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中國的礦業快速發展,而礦業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物質保障的同時,也累積了大量的地質環境問題,針對這類問題,國土資源部制定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中國因采礦活動造成采空塌陷、地下水疏干、地質地貌景觀破壞等問題,已嚴重危害礦區人民正常的生產生活,制約了當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礦山地質環境監測裝置。
目前的礦山地質環境,其大多通過遙感衛星定期進行成像及分析,其具有一定的滯后性,而通過無人機成像分析的方式,其應用成本高,不利于推廣使用。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用于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的監測系統及監測方法,應用成本低,使用效果好,利于推廣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礦山地質災害治理用注漿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野外施工,大型攪拌設備無法進場,同時存在需要根據不同的施工位置計算注漿所需要的泥漿量很多時候需要現場制作,不能滿足機動性和對泥漿進行臨時保存,短距離運輸等問題。
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領域,經常會用到對于礦坑治理后的檢測設備,也就是礦坑石方回填后的壓實檢測設備——壓力檢測機,壓力檢測用于各種領域,需要求不同設計精度和自動化程度各不相同,在礦山治理領域,經常需要進行礦坑石方回填壓實后的承壓能力,所以,發明一種移動方便,又能夠方便的進行對礦坑回填后承壓能力進行快速測試的裝置成為有待解決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金礦開采的出礦鏟運機領域,具體是用于金礦開采的出礦鏟運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金礦開采的深孔鑿巖機領域,具體是用于金礦開采的深孔鑿巖機。
本實用新型涉及金礦開采用高氣壓環形潛孔鉆機領域,具體是金礦開采用高氣壓環形潛孔鉆機。
本實用新型涉及疊層空區環境下金礦開采用扒渣機領域,具體是疊層空區環境下金礦開采用扒渣機。
本發明涉及高硫鋁土礦中物質測定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X射線熒光光譜法測定高硫鋁土礦中九種物質含量的方法。
選礦廢水循環利用系統,包括沉淀池(1)和冷卻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和冷卻池(2)之間通過連接管(3)連通,沉淀池(1)的頂端側表面設置有進水管(4),進水管(4)與外部壓濾機的出水端連通,所述沉淀池(1)的外側表面均勻設置有導管(5),導管(5)上安裝有第一電磁閥(6),導管(5)與連接管(3)連通,且所述沉淀池(1)的側表面下部開設有沉淀排出口(13)
高效采礦皮帶機用防干涉托輥,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對設置的上支板(21)、成對設置的下支板(23)、輥體(22)、轉軸(221);所述輥體(22)套設于轉軸(221)上;所述轉軸(221)的兩端伸出設置于輥體(22)兩端外;
礦山高邊坡復綠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圓弧形板(1)、錨桿單元(10)和活動卡接單元(11);半圓弧形板(1):半圓弧形板(1)并列設置,所述半圓弧形板(1)的底側兩端均設有L形連桿(3),所述半圓弧形板(1)的上側一端固定連接有固定軸(4),所述半圓弧形板(1)的上側另一端固定連接有活動卡接單元(11),相鄰的兩個半圓弧形板(1)的一端通過L形連桿(3)內側的圓孔和固定軸(4)活動連接,且相鄰的兩個半圓弧形板(1)的另一端通過L形連桿(3)內側的圓孔和活動卡接單元(11)的活動軸(113)活動連接;
組裝式礦山生態修復用格構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豎梁(1)和第二豎梁(2),所述第一豎梁(1)和第二豎梁(2)的底部皆開設有第一限位槽(3),所述第一豎梁(1)和第二豎梁(2)之間設置有橫梁(4),所述第一限位槽(3)的內部皆設置有限位機構(5),所述橫梁(4)的內部開設有與限位機構(5)配合的第二限位槽(6),所述第一豎梁(1)的外側固定有插塊(7),所述第二豎梁(2)的外側開設有與插塊(7)配合的插槽(8)
耐磨性好的礦山設備防護裝置,包括防護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箱(1)的外側設置有金屬復層耐磨鋼板(2),所述防護箱(1)的底端設置有底板(3),所述底板(3)下端的邊角處均安裝有減震剎車滾輪(4),且減震剎車滾輪(4)與底板(3)通過螺栓連接,所述底板(3)的兩側均設置有定位板(6),且定位板(6)與底板(3)通過阻尼轉軸(5)連接,且阻尼轉軸(5)與底板(3)轉動連接,且阻尼轉軸(5)與定位板(6)固定連接,所述定位板(6)的上端設置有若干定位孔(7)。
礦山修復用植被噴灑裝置,包括移動車(1),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車(1)的頂面固定連接有固定桿(2),所述固定桿(2)的頂面固定連接有三分之一錐齒輪(3),所述移動車(1)的頂面固定連接有支撐桿(4)
礦用自卸車上的礦石輔助卸車設備,包括安裝在料斗(1)內部的推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1)的內部兩側均安裝有擠壓機構,料斗(1)的外部兩側均安裝有清理機構,料斗(1)的頂部還滑動安裝有除塵機構;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河南有色金屬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