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赤泥干法處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干法赤泥堆場及布置方法。
背景技術:
赤泥是用含鋁的礦物原料制取氧化鋁或氫氧化鋁后所產生的廢渣,除少量可以綜合利用外,均需修建專門的赤泥堆場來堆放赤泥。
赤泥堆場為用以貯存氧化鋁或氫氧化鋁企業(以下簡稱鋁廠)生產過程中排出赤泥的場所。
赤泥的處置主要有濕法和干法兩種方式。一般認為,進入堆場的赤泥漿含水率在47%以上為濕法,小于47%為干法。干法又分為漿體干法和濾餅干法。濕法堆場和漿體干法堆場通常有大量盈余水量積存在堆場內,使堆場的浸潤線不斷升高,壩體的安全隱患和環保上的泄漏風險較大,加上水分占用堆場庫容較多,降低了容積利用率,所以濕法堆場和漿體干法堆場已逐漸被濾餅干法堆場代替,近年來新建赤泥堆場大多采用濾餅干法赤泥堆存的方式。
濾餅干法堆存工藝為將赤泥漿用過濾機過濾為含水率小于液限(0.75)的濾餅,再用膠帶輸送機或汽車將濾餅運送至赤泥堆場,并在堆場進行攤鋪、晾曬、碾壓、筑壩作業的赤泥堆存工藝。干法赤泥堆場需要較大的攤鋪、晾曬面積,濾餅在堆場進行干燥固結,分離出的水分(赤泥附液)返回鋁廠,赤泥呈固態堆放在赤泥堆場。
濾餅干法赤泥堆場的場址,根據鋁廠周邊地形的自然條件和土地資源狀況,可以大致分為坡地型、山谷型、平地型和盆地型四類。坡地型的場址為一斜坡面,坡底與坡頂高度落差較大,需兩面或三面筑壩,在黃土地區和丘陵地區較常見;山谷型的場址為一溝谷,溝底坡度相對較大,一般匯水范圍也較大,筑壩工程量較小,在山地較常見;平地型一般位于平原或濱海位置,場地較平坦,需四面筑壩,筑壩工程量較大;盆地型一般為天然或人工的坑,筑壩工程量小或沒有,匯水面積也較小,這種場址較難遇見。
在采用濾餅干法堆存的赤泥堆場中,以平地型堆場較為常見,因為平地型場址容易滿足干法赤泥堆場對晾曬面積的需求,又可以減少場外雨水匯入堆場;再者國際上的鋁土礦資源較豐富的為巴西、印度尼西亞和幾內亞等國家,國內或國外鋁廠的鋁土礦大多通過船運至碼頭,赤泥堆場也就近建在碼頭附近或周邊較平坦的位置。
平地型干法赤泥堆場需在周邊堆筑一圈初期壩,用中間隔壩將堆場分為若干分區,每個分區均整平為四面高、中間低的形狀,再在分區四面布料,中間排水,分區四周同步上升,堆滿后再構筑子壩繼續堆存。
采用這種運行工藝的平地型干法赤泥堆場,會面臨以下問題:當赤泥灘面標高超過初期壩頂時,
聲明:
“干法赤泥堆場及其布置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