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稀土濕法冶金經過5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突出的進展。目前主要的稀土資源有包頭白云鄂博稀土精礦、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和四川氟碳鈰礦三種。相關人員和單位根據這三種稀土的特點分別開發出了一些稀土濕法冶金技術,使稀土的分離和提純技術有了顯著進步。介紹三種稀土資源的濕法冶金技術,并簡單闡述我國稀土濕法冶金技術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稀土,濕法冶金,分離,提純
中圖分類號:TF8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06-0156-02
稀土濕法冶金就是為了分離、提純和獲取更多高價值的稀土產品。我國擁有豐富的稀土資源,已成為稀土生產、出口和消費大國。隨著稀土行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稀土開始為人們所關注,如何提高稀土資源的分離和提純效果,減少濕法冶金過程中的資源消耗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 白云鄂博稀土精礦綜合開發技術
白云鄂博的稀土精礦是以氟碳鈰礦和獨居石兩種稀土礦組成的混合型礦,冶煉難度較大。經過我國稀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開發了多種工藝,目前在工業上應用的只有硫酸法和燒堿法兩種方法。
1.1 硫酸法
1972年,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開發了硫酸法,并在北京通縣冶煉廠的工業試驗中取得了成功,解決了低品位稀土精礦的濕法冶金問題。1994年,寶鋼稀土三廠引進該技術,使得稀土資源的回收率從原先的40%提升到70%.這一硫酸法通常被稱為第一代硫酸法,隨著分離工藝的不斷改進,第二代、第三代硫酸法應運而生。其中,第三代硫酸法可以實現大規模的稀土資源分離,對稀土精礦的品位要求較低,且運行成本低,稀土資源回收率高。但是,該技術會帶來較大規模的渣,排放的廢氣中含有硫和氟,多數采用堿或水噴淋吸收,進而產生大量含酸廢水,一般采用石灰中和,產生大量含氟廢渣,這些渣會對環境產生放射性污染,進而造成釷資源的嚴重浪費。
1.2 燒堿法
這種工藝的優點是投資低、環境污染小,但是由于分離工藝中使用的堿價格昂貴,且用量多,導致運行成本較高。稀土經過分離后,其中的釷被分散到渣和廢水中,很難回收,造成資源浪費,并且工藝運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含氟廢水,回收處理難度較大,最關鍵的一點是,該工藝對稀土精礦的品位要求較高,包頭地區只有10%左右的稀土精礦能使用該種方法進行分離。事實上,包頭白云鄂博的稀土精礦目前多采用第三代硫酸法進行分離處理,而后期的提取技術則根據生產產品
聲明:
“我國稀土濕法冶金發展狀況及研究”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