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提取到更多的釩元素,采用新工藝是發展必然趨勢。本文對濕法從礦石中提取釩浸出進行探討,給提取釩的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濕法冶金,新工藝,提釩浸出 1 前言 釩屬于一種過渡性的金屬元素,因為這種元素遍布在自然界中,所以也叫稀散元素。并且釩被廣泛使用在合金、有色金屬、鋼鐵等多個領域之中,是工業中一個重要元素。傳統方法提釩一直存在污染嚴重、進出率低以及控制溫度范圍比較窄的問題,因此對提釩工藝的研究主要重要價值。 2 濕法提釩新工藝 濕法提釩屬于一種新工藝,即將釩礦進行脫碳之后,就將原礦破碎成為-4mm,采用酸液進行攪拌,并且加入粘合劑及助浸劑,放上一段時間后,就放入一定的溫度環境下進行熟化,就能把不溶性的三價釩變成了可溶的四價釩,之后通過堆浸就讓釩的浸出率超過了92%以上。 2.1 礦樣基本性質 本文研究中所用礦樣是從湖南衡陽的釩礦,礦樣分成了1#、2#兩種。礦樣中所含的化學元素如下表所示: 表1 礦樣中所含的化學元素 從上表中就能夠看出來,這兩種礦樣的性質存在較大的差異,1#礦樣是一種次生的氧化礦,這種礦樣中基本上都沒有含碳,為土黃色,比重不大,很容易破碎,而2#礦樣中含有大量的碳與硫,具有較高的燒失量,其中釩為有價金屬,而比較常規的金屬如硅、鉀、鈣等,是一種石煤的原生礦,其中含有大量的碳量,呈現為黑色,比重也比較大,極難破碎。 2.2 礦樣預處理的影響條件分析 1)破碎粒度,對2號礦樣進行了焙燒脫碳之后,就以1#:2#=4:1的比例進行混合,混合之后就形成了綜合礦樣。原礦的綜合品位大約是1.34%。而破碎到-10,-8,-6以及-4mm后將比例為18%的濃硫酸加進去。在1300C的溫度環境下預處理10個小時,取出100g礦石,之后達到礦樣:自來水=1:2,進行3小時的攪拌浸出,進行過濾、洗渣、測量渣的品位,對渣的進出率進行計算。粒度越小浸出率就越高,一般而言-4mm粒度就能夠達到要求。 2)硫酸的量,當破碎粒度達到了-4mm之后,就要將不同量硫酸加進去,并且在1300C溫度環境下預加熱10個小時,形成固液比為:礦樣:自來水=1:2,攪拌浸出3個小時后過濾、洗渣、測品位,最終計算出浸出率。通過計算可知酸耗量一般為18%最佳。 3)助浸劑LK,要增大釩的浸出率,就必須要對不可溶的三價釩適量進行氧化還原,成為了可溶性四價釩,不能形成為五價釩,必須要選擇合理
聲明:
“論濕法冶金提釩浸出的新工藝”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