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通訊和高頻電子設備的應用,產生了嚴重的電磁干擾和輻射污染
吸波材料,通過多種損耗機制可將電磁能轉化成熱量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高性能吸波材料,是材料科學和物理學的一個研究熱點 [1~4]
理論和實驗表明,高吸波性能吸波材料必須同時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和較強的電磁損耗能力,前者使盡可能多的入射電磁波進入吸波涂層內部,后者則使進入材料內部的電磁波在有限的涂層厚度內完全衰減吸收
決定吸波材料阻抗匹配程度和衰減能力的是其電磁參數,包括相對復磁導率和復介電常數
電磁參數,受材料的組成、尺寸、形貌及微觀結構的影響
單一組分吸波材料,難以同時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和較強的電磁衰減性能
通過可調組成和異質界面可設計由不同電磁特性組元構成的復合吸波材料,如介電/介電、介電/磁性、磁性/磁性等體系
調控電磁參數,可同時平衡材料的阻抗匹配和電磁能量轉換能力,使其具有強吸收、寬頻帶和低厚度等性能[5~7]
磁性與介電材料相結合,克使復合材料兼具高磁損耗和介電損耗,產生磁/介電損耗協同效應而使其具有更好的阻抗匹配和綜合吸波效果
吸波材料的微觀形態和顆粒尺寸,對材料的介電和磁性能有顯著影響,從而影響其電磁特性和吸波性能
一維納米結構材料,如納米纖維和納米管等,其較高的形狀各向異性使其具有比各向同性粉體更高的磁損耗或介電損耗能力,較大的長徑比使較低的填充量即可構成三維網絡結構,有利于微流、多重反射和散射等方式消耗更多的電磁能[8]
FeCo合金具有較高的飽和磁化強度,是一種性能優良的磁性微波吸收劑[9,10]
用FeCo合金與介電材料制備的納米復合吸波材料備受關注
Liu等[11]合成FeCo/C復合材料,研究了Fe/Co比例對其吸波性能的影響,發現Fe/Co比例為1:1的樣品厚度為2.0 mm時的最小反射損耗達到-32.9 dB,有效吸收帶寬為3.3 GHz(8.8~12.1 GHz);Zhou等[12]報道了多孔FeCo/ZnO納米片的吸波性能,填充量為5 vol%、涂層厚度為2.3 mm時的最小反射損耗為-21.99 dB,具有7.92 GHz (10.08~18.00 GHz)的有效吸收帶寬
現有基于FeCo合金的納米復合吸波材料主要集中在與各種碳質材料,如多孔碳、碳納米管、碳納米纖維或石墨烯等的復合,與介電氧化物材料的復合主要有零維和二維結構
關于一維FeCo/介電氧化物復合納米結構的電
聲明:
“FeCo/SnO2 復合納米纖維的制備及其吸波性能”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