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根據德興銅礦 “五年規劃”要求,礦山要到2011年底達到13萬噸/日供礦能力。由于大山選廠擴產改造中半自磨設備國產化,2.25萬噸擴產項目提前到2010年11月投產,采礦場需要比原計劃提前14個月達到13萬噸/日供礦能力。采礦場在不增加設備投入的情況下,從2010年初開始對兩采區采剝工程布局進行方案優化,強化關鍵區域剝離作業,通過優化調整采區設備分布和設備配置,在富家塢采區出礦能力較小且不穩定的情況下,提高銅廠采區出礦能力和調節能力,實現13萬噸/日供礦能力,與選廠擴產礦量需求無縫對接。
2.優化采區采剝工程布局
2.1優化兩采區采剝工程布局,強化關鍵區域剝離作業
2010年初根據德興銅礦擴產進展要求,確定兩采區采剝工程優化方案。2010年1月—10月,加快銅廠采區壓礦區域西源嶺中部、黃坑南部剝離;富家塢采區實施陡幫開采,加快上部官帽山、張家山北部區域剝離和下降速度,放緩下部采區南部近期不壓礦區域的剝離,強化下部出礦區域剝離,提高備采礦量[1]。2010年3季度,對銅廠采區的電鏟布局進行調整,將13#電鏟調整到中心孤島區域加強剝離作業,并可兼備用出礦。由于初期富家塢采區的出礦能力較小,通過對銅廠采區電鏟作業區域進行調整,以銅廠采區多出礦來滿足13萬噸/日出礦能力。2011年1-10月,加快富家塢下部采區新水平開拓,確保備采礦量,穩定和提高富家塢采區出礦能力[2]。
根據確定的采剝工程優化方案,兼顧配礦質量的需求,編制電鏟設備在銅廠和富家塢采區作業臺階與作業量時間進度表。
2.2研究和編制采剝工程優化方案,優化工程方案
2.2.1銅廠礦區南部廢石運輸系統設計優化與施工
隨著大型運輸設備830E電動輪輪投產,原有廢石運輸大巷不能滿足830E電動輪,德興銅礦相關采礦工作人員經現狀圖調研、分析、對比,打破隧道改擴建局限,創新提出修筑銅廠采區南部運輸道路方案。修筑一條從南部運輸巷道北側182m標高處起點,經過養防一工段辦公樓后方山體,繞道到1#集液庫山凹處,與現有的富家塢聯絡道226m標高處相連,最后與南部排土場220m標高處匯合相交的道路[3]。
2.2.2銅廠西破125—西部50運系改造
隨著銅廠采區采剝工程的推進,加強采區
聲明:
“優化采剝工程布局 實現13萬噸日供礦能力”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