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土壤處理方法領域,具體為一種土壤的強還原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化肥和農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以化肥和農藥的大量使用為特征的化學農業已經而且仍然將會為我國農業的發展發揮極大的作用。但是,由于長期不合理的化肥、農藥使用,導致氮肥利用率下降,而且環境負面影響問題越來越突出,主要表現為耕地板結、土壤酸化、農產品殘留超標、作物藥害、環境污染等問題。
調查結果表明,因大量施肥和不合理輪作等原因,設施蔬菜地種植3-5年后士壤即出現嚴重的退化現象,表現為土壤硝態氮積累、酸化、次生鹽漬化以及微生物區系惡化,土傳病害頻發及連作障礙等,導致蔬菜大幅度減產,菜農收益的下降,成為制約設施蔬菜可持續性生產的瓶頸。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土壤的強還原處理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高散熱性能電機機殼
步驟一:建立強還原土壤環境:在夏季高溫休閑期,在發生連作障礙的土壤中加入適量的易降解有機物料,并淹水,在短期內創造強還原土壤環境;
步驟二:選取7種常見的有機物料;分別為:作物秸稈、經過一定程度發酵處理的有機肥及沼渣、綠肥和4類畜禽糞便;
步驟三:設置4個有機物料添加量;分別為:對照組、低量組、中量組、高量組,所述中量組的有機物料為生產實際中的施用量范圍;
步驟四:設置2個處理時間;分別為:15天和30天,每一處理3次重復;篩選具有實際使用價值的有機物料、確定適宜的施用量范圍和強還原處理的適宜時間;
步驟五:在實驗室試驗結果的基礎上,選取1-2種具有實際使用價值的有機物料,建立田間示范點,進行大田實驗;
步驟六:每種有機物料設4個用量水平,同時設置1個不淹水對照處理;在處理過程中,每隔2天測定無機氮、硫酸根、ph、氧化還原電位、電導率、ch4、n2o、h2s排放;處理前后測定微生物群落結構,特別是土傳病原微生物數量和活性;
步驟七:處理后,種植蔬菜作物,測定生長過程中作物的形態指標,重點觀測蔬菜產量和品質;參照試驗結果,制定明確處理技術標準。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步驟二中的4類畜禽糞便分別為成年豬糞便、成年牛糞便、成年雞糞便和成年羊糞便。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步驟三中的所述高量組是比所述中量組多50%,所述低量組比所述中量組少50%。
作
聲明:
“土壤的強還原處理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