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屬于鉻污染修復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六價鉻污染土壤的修復方法。
背景技術:
2.在自然環境中,鉻以三價鉻(cr
3+
)的形式存在,不屬于致癌物質,而六價鉻[cr(vi)]來自人類工業活動,以cro
42
?
酸根的形式存在,其毒性是三價鉻的近千倍,屬于致癌物質。因此,鉻污染土壤修復最常采用的技術路線是將土壤中的六價鉻還原成三價鉻,以降低被污染的土壤的毒性。
[0003]
根據修復過程中是否對污染土壤進行挖掘,修復方法可分為原位修復(不挖掘)和異位修復(挖掘)。異位修復方法中,鉻污染土壤被輸送到專門的設備中按照一定的工藝流程進行修復?,F有的異位修復方法可分為干法(在專門的回轉窯中以煤粉為還原劑通過煅燒將六價鉻還原成三價鉻)和濕法兩種。濕法是將鉻污染土壤混入含有還原劑的溶液,六價鉻從土壤中溶出后進入到含有還原劑的溶液中,六價鉻與還原劑進行還原反應,被還原劑還原成三價鉻。
[0004]
濕法的修復效果(不是指去除百分率,而是指修復后土壤中殘留的六價鉻含量是滿足修復目標值的要求)受土壤六價鉻的可溶性限制。六價鉻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態從溶解角度可分為易溶態和難溶態:易溶態六價鉻很容易被淋洗出來,因此,通常采用淋洗工藝淋洗出來后單獨還原;而難溶態六價鉻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態可進一步分為土壤顆粒表面吸附態、包覆態和難溶性鉻酸鹽(如:pbcro4和bacro4),其中土壤顆粒表面吸附態可接觸到溶液中的還原劑,也容易被還原,包覆態六價鉻被各種土壤礦物所包覆,不能接觸到溶液中的還原劑,無法被還原,所以要處理包覆態六價鉻需要先將包覆層破壞,使六價鉻暴露于溶液中。目前包覆層的破壞是采用酸溶的方法,其優點是反應時間短、效率高,缺點是如果酸的ph過低,會導致嚴重的土壤溶蝕,甚至是其它重金屬的溶出,導致次生環境問題。所以,工程上通常將ph控制在5以上(ph<5時,土壤中的碳酸鹽幾乎全部溶解,土壤中碳酸鹽占比通常在20%以上),但是在ph大于5的條件下,鉻污染土壤中的一些包覆層和難溶性鉻酸鹽(pbcro4和bacro4)并不能被很好地溶解,從而影響了六價鉻土壤的修復效果。
[0005]
破壞包覆層的另一個方法是采用強堿溶液浸泡,在一定程度上將包覆層礦物的晶格結構破壞,使其變得相對疏松,使被包覆的六價鉻能與溶液接觸,其優點是不會導致土壤溶蝕、且當ph大于12時
聲明:
“六價鉻污染土壤的修復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