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術涉及生物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石油烴污染土壤的修復方法。
背景技術:
2.隨著石油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石油烴對土壤的污染日趨嚴重。目前,通常使用物理法或者物理化學法來修復石油烴對土壤的污染。然而,這些方法存在能耗高、且會造成土壤結構的破壞,進而造成水土流失的問題,因而,亟需一種新的修復方法對石油烴污染后的土壤進行修復。
技術實現要素:
3.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石油烴污染土壤的修復方法,可以解決能耗高同時避免土壤結構破壞的問題。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4.提供了一種石油烴污染土壤的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5.將石油烴污染土壤和第一土壤調節劑按照重量比為100:(10-20)進行混合,得到混合土壤,所述石油烴污染土壤中含有石油烴降解微生物,所述第一土壤調節劑包含用于所述石油烴降解微生物生長的碳源;
6.控制所述混合土壤的碳、氮、磷的重量比位于(80-120):(8-12):1的范圍內;
7.控制所述混合土壤的溫度位于10℃-50℃的范圍內,控制所述混合土壤的濕度位于25%-45%的范圍內;
8.當所述石油烴污染土壤中石油烴的含量小于含量閾值時,確定得到修復后的石油烴污染土壤。
9.可選地,所述第一土壤調節劑中包含有所述石油烴降解微生物。
10.可選地,所述將石油烴污染土壤和第一土壤調節劑按照重量比為100: (10-20)進行混合,得到混合土壤之前,還包括:
11.在所述石油烴污染土壤中篩選出所述石油烴降解微生物;
12.將篩選出的所述石油烴降解微生物添加至第二土壤調節劑,所述第二土壤調節劑包含用于所述石油烴降解微生物生長的碳源;
13.通過所述第二土壤調節劑對所述石油烴降解微生物進行培養,得到富含有所述石油烴降解微生物的所述第一土壤調節劑。
14.可選地,所述將石油烴污染土壤和第一土壤調節劑按照重量比為100: (10-20)進行混合,得到混合土壤之前,還包括:
15.對所述石油烴污染土壤的ph值預處理,使所述石油烴污染土壤的ph值位于ph閾值范圍,所述ph閾值范圍是指所述石油烴降解微生物能夠適應的環境的ph值所在的范圍。
16.可選地,所述得到修復后的石油烴污染土壤之前,還包括:
17.在所述石油烴的降解時長內,每間隔參考時長對所述混合土壤進行攪拌,所述參考時長小于所述降解時長的一半。
18.可選地,所述控制所
聲明:
“石油烴污染土壤的修復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