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炭素焙燒爐瀝青煙氣凈化回收利用方法。
背景技術:
炭素行業在瀝青熔化、混捏、成型和焙燒等過程中,揮發與散發著大量瀝青煙氣和煙塵。瀝青煙是在炭素、電解鋁行業生產和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液態和少量氣態多環芳烴類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含有3,4苯并芘、苯并蒽、咔唑等80多種多環芳烴類物質[1],且大多是致癌和強致癌物質,粒徑多在0.1~1.0μm之間,最小的僅0.01μm,最大的約為10.0μm。焙燒是炭素制品生產過程中的重要工序。焙燒是在焙燒爐內用焦炭粉末作為保護介質,在隔絕空氣條件下,根據產品的技術要求,按一定的升溫速度進行加熱到最高焙燒溫度1200~1300。同時煙氣溫度極不穩定,通常在80~300℃之間。石墨電極以焦炭粉末和中溫煤瀝青為原料,二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壓制成生坯塊。焙燒燃料采用天然氣,焙燒爐型為環式焙燒爐結構。將加壓成型的生坯塊裝入8室焙燒爐中,生坯塊之間填充焦炭粉末作為保護介質,在1200~1300之間,經過高溫焙燒一定時間后成炭素制品。由于生坯塊的主要原料是焦炭粉末和瀝青,所以,焙燒過程中會有大量瀝青煙和煙塵逸出。焙燒過程污染物來源:焙燒爐采用天然氣作燃料,在焙燒過程中,除天然氣燃燒產生的煙塵和so外,炭素生坯塊中的瀝青,因高溫熱解可散發出大量瀝青煙。在焙燒初期的加熱升溫階段,主要污染物為煙塵和so;升溫中期為瀝青揮發期,主要污染物為瀝青煙(含有苯并芘、苯并蒽、咔唑等);焙燒后期主要污染物為煙塵、so和少量瀝青煙。焙燒過程中產生的煙塵、so和瀝青煙等污染物經集煙道收集后由煙囪高空排放。煙氣凈化工藝選擇:炭素焙燒爐產生的煙氣成分復雜,有瀝青煙、煙塵、so在80~300℃之間,這種煙氣工況對瀝青煙的各種凈化方法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目前,國內外正在研究和應用的瀝青煙凈化方法有:燃燒法、吸收法、吸附,其中燃燒法要求煙氣溫度>700℃,瀝青煙濃度較高;吸收法多采用汽油、柴油等有機類液體作吸收劑,凈化效率低,存在著二次污染問題;吸附法采用比表面積大的多孔性物質(活性炭、焦炭粉、氧化鋁等)作吸附劑,對瀝青煙進行物理吸附,但系統阻力大,更換濾料麻煩。根據炭素廠的實際生產情況,上述3種凈化方法均不適用。目前炭石墨工業在其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氣、廢水、粉塵仍未得到根本解決,對環境造成多方面的危害。炭素廠由于在配料車間冒黑煙,在焙燒車間冒黃煙,形成“黑龍”
聲明:
“炭素焙燒爐瀝青煙氣凈化回收利用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