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近日迎來新能源建設重要節點。中電建共和100萬千瓦光伏光熱項目吸熱塔順利完成封頂作業,為項目后續建設奠定基礎。該項目位于青海高原地區,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光照資源,采用光伏與光熱相結合的創新設計。
項目規劃總裝機容量達百萬千瓦級別,其中光伏電站占主要部分,配套建設10萬千瓦光熱發電系統。光熱電站采用塔式技術路線,以熔鹽作為儲熱介質,可實現持續穩定發電。吸熱塔作為光熱系統的核心設施,其順利封頂意味著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在技術方案上,該項目融合了
光伏發電的成熟經驗和光熱發電的創新應用。光伏部分采用高效組件,適應高原氣候特點。光熱部分則運用先進的
熔鹽儲熱技術,通過數萬塊金屬鏡面組成的鏡場系統,將太陽光聚焦到吸熱塔頂部的接收器。這種設計可實現晝夜連續發電,有效彌補光伏發電的間歇性不足。
熔鹽儲熱系統是該項目的重要技術亮點。該系統采用特殊配比的硝酸鹽混合物作為儲熱介質,在高溫下保持液態,具有優異的熱穩定性。通過精心設計的換熱系統,儲存的熱能可轉化為蒸汽驅動汽輪機發電。這種儲熱方式相比傳統電池
儲能,更適合大規模能量存儲應用。
金屬鏡場作為光熱電站的關鍵組成部分,采用高反射率鍍膜材料,確保太陽光的高效收集。鏡面自動跟蹤系統可根據太陽位置實時調整角度,最大限度提高光能利用率。項目建成后,鏡場系統將覆蓋廣闊區域,形成壯觀的新能源景觀。
該項目的環境效益顯著。光熱電站投運后,每年可減少大量標準煤消耗,相應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與傳統火電相比,清潔能源發電不僅減少污染排放,還能有效保護高原脆弱生態環境。項目所在地的荒漠化土地得到合理利用,實現生態保護與能源開發的雙贏。
青海省作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近年來大力推進新能源項目建設。共和光伏光熱項目是當地新能源發展的重要實踐,為后續類似項目提供經驗參考。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提升青海清潔能源供應能力,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實現。隨著核心設施陸續完工,項目有望按計劃投入運營,為西北地區電網提供穩定可靠的清潔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