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長江現貨1#鎂均價報17,800元/噸,單日下跌100元。當前鎂價已實質性跌破行業平均成本線,鎂業市場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動蕩。
恐慌情緒在市場中迅速蔓延。陜西府谷、寧夏等地的貿易商為求出貨,報出了17,500元/噸的極端低價。與榆林地區冶煉企業18,200 - 18,500元/噸的完全成本線相比,這一價格倒掛達4%。部分中小企業資金鏈緊張,現金流僅能維持1 - 2個月,生存壓力巨大。
庫存積壓問題也愈發嚴重。國內鎂錠社會庫存較去年同期激增35%,山西聞喜某倉儲基地的鎂錠積壓量更是突破3.2萬噸。一些貨主為償還高息貸款,不得不折價15%拋售鎂錠,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恐慌。
國際資本也趁機圍獵。LME鎂期貨空頭持倉占比攀升至58%,對沖基金借“印尼紅土鎳礦副產鎂激增 + 榆林產能整合”的預期發動逼倉。天津港FOB價格單周暴跌20美元至2,330美元/噸,較歐洲市場貼水擴大至12%,國內鎂業出口形勢嚴峻。
有私募金屬分析師直言:“當前價格已進入死亡螺旋階段,若榆林今夜新政細則未釋放明確救市信號,半數產能或在本月關停!”
今夜,全球鎂產業心臟地帶——陜西榆林將迎來歷史性時刻。根據《榆林市支持蘭炭、金屬鎂業發展政策措施》,6月5日24時前未達到10萬噸/年產能門檻的企業將強制退出,涉及全國23%的原鎂產量。神木市某5萬噸級冶煉廠負責人無奈表示:“銀行已停止續貸,今夜要么找到并購方,要么停產清算!”
政策還要求新建項目必須采用“光伏 + 氫還原”零碳工藝。寶武鎂業投資42億元的全球首條示范線將于2026年投產,但傳統硅熱法技改需新增3,800元/噸成本,中小廠商根本無力承擔。此外,榆林規劃在府谷打造“鎂鋁循環經濟園”,要求入園企業鎂渣綜合利用率不低于80%,而當前行業平均僅40%,技術瓶頸導致每噸處理成本增加1,200元。
在需求端,傳統市場與戰略新興賽道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傳統需求方面,歐洲汽車輕量化訂單銳減,受歐盟碳關稅(CBAM)影響,5月鎂合金出口噸利潤縮水28%,奔馳、寶馬等企業將采購轉向土耳其低價貨源。同時,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12%,鎂合金外殼滲透率停滯在18%,東莞某壓鑄廠開工率不足50%。然而,戰略需求卻呈現爆發態勢。國產大飛機C929起落架用鎂鋰合金國產化率突破75%,西北某軍工配套企業訂單排產至2026年。中科院沈陽分院鎂基儲氫材料實驗室數據突破6.5wt%密度,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已鎖定未來三年15萬噸高純鎂產能。
全球鎂產業正經歷“綠色突變”。寶武鎂業示范線采用氫還原工藝,碳排放歸零且能耗降低34%,但初始投資強度達3.8萬元/噸,是傳統方法的4倍,中小玩家面臨被淘汰的命運?!舵V合金廢料回收利用規范》強制要求建立閉環體系,廣東肇慶基地汽車鎂部件回收率達91%,但全國平均利用率不足15%,合規企業成本優勢擴大20%。頭部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65%,煅燒窯爐AI控制系統使能耗降低14%,而傳統作坊式工廠噸鎂電耗仍高達8,000kWh。
未來48小時,榆林新政細則、資本輸血情況以及技術替代進展將成為決定鎂業命運的關鍵因素。若細則明確對退出企業給予每噸1,200元補貼,價格或反彈至18,200元;若執行剛性淘汰,百億級債務違約將引爆區域金融風險。鎂企信用債利差擴大至800BP,私募股權融資成本飆升至18%,70%企業面臨現金流斷裂。懸浮熔煉技術產業化使成本下降40%,青海鹽湖“鹵水電解鎂”新工藝噸耗電降至2.3萬度,傳統硅熱法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