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1日,智利國會以93票贊成、27票反對、17票棄權的顯著優勢通過《投資項目審批流程優化法案》,標志著這個全球最大銅生產國和重要鋰資源供應國正式啟動行政效率改革。該法案的出臺直接回應了礦業、可再生能源等領域企業的長期訴求,相關行業代表曾多次公開表示,現有審批程序平均耗時超過3年,嚴重制約了外資進入和產業升級。
作為全球礦產資源版圖的關鍵節點,智利承擔著全球28%的銅產量和近四分之一的鋰供應。但冗長的行政流程導致多個重大項目停滯,包括必和必拓擴建Escondida銅礦、SQM提升阿塔卡瑪鹽湖鋰產能等戰略計劃。新法案核心條款包括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設定審批時限上限、推行數字化申報系統等,經濟部長Nicolas Grau在議案通過后向媒體透露:"根據測算,典型礦業項目審批周期將從平均42個月壓縮至18-25個月,環境評估等關鍵環節效率將提升40%,且所有流程優化均以維持現有環保標準為前提。"
值得注意的是,該法案與智利正在推進的環境評估體系改革形成政策聯動。盡管配套的《環境影響評估法》修訂案因原住民權益爭議遭遇議會阻力,但政府承諾將通過專項立法確保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的平衡。此次行政流程改革已獲得國際評級機構關注,惠譽在最新報告中指出,審批效率提升將增強智利礦業投資吸引力,預計2025年前可拉動超過150億美元新增投資。法案現進入總統簽署程序,預計將于8月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