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風光煤電"四位一體的資源稟賦,霍林郭勒市正以增量配電改革為支點,撬動鋁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全面躍遷。通過構建"源網荷儲"一體化協同體系,這座草原煤城將傳統產業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動能,在內蒙古東部打造出千億級綠色鋁產業集群。
走進內蒙古聯晟新材料電池箔智能車間,23臺高精度倒卷機正以每分鐘300米的速度將鋁箔"瘦身"至13-15微米。這個年產能10萬噸的凈化車間,每月向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頭部企業輸送2000噸動力電池箔。"2026年投用的涂碳生產線將實現產品直供電池電芯,減少中間環節碳排放。"廠長郎遠指著數字化看板介紹,企業研發的新一代高導熱電池箔已完成中試,投產后產品性能將提升20%,鞏固其在高端鋁箔市場的領先地位。
科技創新與綠色轉型的雙向奔赴,在這家企業得到生動詮釋。通過與東北大學共建聯合實驗室,企業每年將5%的營收投入研發,攻克了超薄鋁箔軋制、表面納米涂層等12項關鍵技術。在能源結構優化方面,接入增量配電網后,企業綠電使用比例從2023年的35%躍升至2025年前五個月的70%,相當于年減碳12萬噸。生產線上,自動焊接機器人與機械臂協同作業,將單位產品能耗控制在國家標準的82%。
城市產業生態的升級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沃土。霍林郭勒市構建的"雙220千伏環網+66千伏雙輻射"供電架構,已為42家工業企業輸送綠電6億千瓦時。通過"飛地經濟"模式引進的25萬千瓦新能源項目,形成"風光互補、儲能調峰"的綠色供電體系。電力投資公司王文茹透露,配套的20萬千瓦/40萬千瓦時儲能電站已投運,右中風電項目本月并網后,園區綠電占比將突破55%。
從智能車間里躍動的數據流,到戈壁灘上轉動的風機葉片,霍林郭勒的產業升級之路印證著綠色與智能的深度融合。當科技賦能遇上綠色革命,這座傳統工業城市正以鋁為筆,在高質量發展的答卷上書寫著轉型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