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產品市場近期迎來強勁上漲行情,多個品種價格刷新歷史紀錄。65%黑鎢精礦價格突破17萬元/噸,較年初漲幅近20%,仲鎢酸銨價格更是站上25萬元/噸關口。這一輪上漲使得鎢產品價格達到近年來的最高水平。
作為重要的
戰略金屬資源,鎢在全球的分布呈現高度集中的特點。中國擁有全球過半的鎢礦儲量,在資源開發和供給方面占據主導地位。這種資源稟賦決定了國內供給政策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全球鎢市場的供需格局。今年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鎢礦供應持續偏緊,推動價格不斷攀升。
從具體價格走勢來看,65%黑鎢精礦當前報價較2024年均價上漲約25%,白鎢精礦價格也呈現相似漲幅。仲鎢酸銨作為重要的中間產品,其價格突破25萬元/噸,反映出整個產業鏈的價格傳導效應。這樣的漲幅在鎢產品交易歷史上較為罕見。
供應緊張是推動本輪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全球鎢礦資源有限,新礦床發現和開發周期較長,短期內難以大幅提升供給。同時,環保要求提高和開采成本上升也制約了產能的快速釋放。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當前市場的緊平衡狀態。
從需求端看,鎢在硬質合金、特種鋼材等工業領域具有不可替代性。隨著高端制造業的發展,對高品質鎢產品的需求持續增長。特別是在航空航天、軍工、電子等關鍵領域,對鎢基材料的性能要求不斷提高,進一步推升了高品質鎢產品的市場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鎢產品的價格波動對下游產業帶來較大影響。硬質合金等鎢制品生產企業面臨成本壓力,部分企業已開始調整產品價格或尋求替代方案。產業鏈的傳導效應正在逐步顯現,這可能會影響到最終應用領域的產品定價。
展望未來,鎢市場的供需格局可能維持偏緊態勢。一方面,新資源開發和技術突破需要時間;另一方面,下游需求仍將保持穩定增長。這種基本面決定了鎢價短期內難以出現大幅回調,高位運行可能成為階段性常態。
全球主要經濟體對
關鍵礦產資源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鎢作為戰略性資源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多個國家已將鎢列入關鍵礦產目錄,加強資源保障和供應鏈建設。這種政策導向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全球鎢資源的配置和貿易流向。
從長期來看,鎢市場的健康發展需要供需雙方的協同努力。上游企業需要加強技術創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下游用戶則需要優化產品設計,提升材料使用效益。只有通過全產業鏈的協作,才能實現鎢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市場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