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6點的江蘇鹽城濱海港,海風帶著咸濕的氣息,吹過一排排銀白色的儲能柜。三峽濱海獨立儲能電站的調度員在中控室輕點鼠標,電站瞬間啟動放電。這座全國規模最大的組串式儲能電站,開始將儲存的40萬千瓦時清潔電能送入電網,助力填補長三角晚高峰的電力缺口。從空中俯瞰,電站的全景壯觀而震撼,仿佛是現代科技與自然的完美融合。
三峽濱海獨立儲能電站自2024年6月并網以來,就以日均約1.5次的充放電節奏,演繹著綠色能源的“時空魔術”。孟楷金,電站負責人,指著中控室大屏上跳動的數據介紹:“夜間海風呼嘯時,儲能系統存下富余的綠電;用電高峰時,這些綠電又化作穩定電流,點亮萬家燈火?!彼f,早晚高峰時,電站最大能釋放80萬千瓦時清潔電能,相當于40萬居民一天的生活用電需求。
在電站控制室,運行人員緊盯能量管理系統的實時數據流。屏幕上電網頻率波動曲線被牢牢“鎖定”在±0.05赫茲的狹窄區間內。孟楷金說:“這就像給電力系統安裝了‘穩定器’,既能保護發電設備,又能讓千家萬戶的電器正常工作?!彪S著我國新能源發電量不斷攀升,電網對調峰和調頻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儲能電站以毫秒級的響應速度,在電網頻率波動時實現精準平抑,有效提高新能源消納水平。
隨著放電的進行,兩名運維人員穿梭在8個儲能區進行巡檢,記錄設備運行數據,觀察設備溫度變化。運維人員說:“三峽濱海獨立儲能電站采用了組串式儲能技術,每臺儲能柜由多個電池簇組成,每個簇都有獨立的BMS和PCS?!边@種“一簇一管理”的架構,使得系統在復雜工況下仍能穩定維持90%以上的高充放電轉換效率,還能延長電芯使用壽命。
據統計,截至5月底,三峽濱海獨立儲能電站已累計完成充放電557次,向電網輸送電能18600萬千瓦時。與傳統儲能設施不同,獨立儲能電站直接接入電網,接受統一調度,更靈活地參與電力調峰調頻等服務。這種“1對N”的模式,為新能源企業節省超過10%的投資成本,還將儲能利用率提升至88%。子夜時分,電站悄然切換至充電模式,為早高峰儲備綠色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