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駐馬店高新區燈火通明,智慧能源100MW/200MWh共享儲能項目打響基礎墊層攻堅戰。泵車轟鳴、燈光如晝,數十名建設者揮汗如雨,在鋼筋叢林間穿梭?;炷灵L龍蜿蜒注入模板,技術員手持激光儀,毫米級校正平整度,誓言在黎明前拿下四號、五號分區,為巨型電池艙進場搶出關鍵窗口,用汗水寫下綠色未來的第一行注腳。
項目占地五十畝,依地勢被切分為三大功能區:南側五座預制艙式儲能單元列陣而立,東北角三十五千伏升壓站肩負并網重任,主入口處的綜合樓與消防環廊則守護安全。全站遵循“無人值班、有人值守”理念,預制艙模塊化拼裝,設計壽命二十載,可從容應對萬次充放電循環,為中原大地鑲嵌一顆可感、可視、可管的新型電力“蓄電池”。
電站不僅是鋼筋水泥的組合,更是河南電網的“穩壓器”。投運后,可在用電低谷吸納風光余電,高峰時段反向輸送,一舉削峰填谷,年均可減少棄風棄光電量數億度。外來電依賴度隨之下降,綠電比例躍升,相當于每年替代標煤十余萬噸,減排二氧化碳近三十萬噸,為駐馬店甚至中原城市群“雙碳”進程按下快進鍵。
刺目的燈光下,技術員老張的工裝早已析出鹽霜,卻仍緊盯水平儀屏幕,反復核對墊層高差?!皟δ茈姵貙ζ秸纫髽O高,正負三毫米是死線?!彼粏〉卣f。泵車臂架在他頭頂揮舞,混凝土傾瀉如瀑,鋼筋網卻穩若磐石。每一次激光紅點跳動,都決定著未來二十年電池艙是否安穩,一毫一厘,皆是匠心。
想象三年后,當夜幕降臨,這座儲能新城悄然蘇醒——白天蓄積的綠電順著銀線奔涌而出,點亮駐馬店千家萬戶的燈火。風電、光伏、儲能協同起舞,電網波動被溫柔撫平,城市上空不再有燃煤的煙塵。孩子們在星空下追逐,老人們搖扇納涼,共享同一片被綠色電能守護的寧靜夏夜,而這幅畫卷,正從今晚的混凝土墊層開始鋪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