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安泰科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鋅冶煉行業總產能達811萬噸/年(有效產能699萬噸/年),全年精鋅產量662萬噸,同比下降3.4%,行業平均開工率回落至82%。當前產業面臨雙重挑戰:原料端對外依存度持續高于30%,2024年加工費暴跌嚴重抑制冶煉企業生產積極性;需求端則因國內鋅消費增長接近天花板,導致產能閑置風險加劇。
2025年行業進入產能置換關鍵期,三大重點工程相繼落地。云銅鋅業昆明基地搬遷項目于2024年2月停產老線,新廠選址富民縣,采用沸騰爐焙燒與濕法浸出工藝,形成15萬噸電鋅、24萬噸工業硫酸的年產能,同步綜合回收銅、銀、銦等6種有價金屬。該項目153平方米沸騰爐于2024年12月完成封頂,預計2025年二季度末產出首批鋅錠。
濟源萬洋綠色智造項目通過技術迭代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其186平方米流態化焙燒爐于2025年二季度投產,采用大極板電積和火法回收工藝,使稀貴金屬回收率提升30%,固廢資源化率突破95%。項目原規劃15萬噸產能,實際建設規模達20萬噸,生產流程已于6月末全線貫通。
新疆火燒云鉛鋅礦項目構建全產業鏈閉環。該礦2023年啟動采選冶一體化工程,設計年處理礦石250萬噸,配套建設60萬噸冶煉產能。2025年二季度末首條回轉窯點火投料,預計三季度產出鋅錠,形成56萬噸鋅錠、11萬噸精鉛的年生產能力。
行業產能結構正經歷深度調整,2025-2028年規劃新增產能超百萬噸,與存量產能技改形成疊加效應。隨著二次鋅資源回收體系完善及國內礦產開發提速,原料對外依存度有望逐步降低。技術升級成為核心競爭力,沸騰爐大型化、流態化焙燒等工藝突破,推動行業向綠色低碳、資源綜合利用方向轉型,產業自主發展能力顯著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