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港口渤海灣港建成全國首個港口綠氫“制輸儲加用”一體化示范項目,利用4臺6.7兆瓦風機,配套500公斤級加氫站與年產90噸綠氫的電解水裝置,可滿足10輛氫能重卡日需,并將風電“棄電”轉化為氫能,年消納綠電500萬千瓦時,降本165萬元。項目打通港口氫能全鏈條,與濰坊氫企共育復合型人才,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零碳港口”模式,為全國港口能源轉型樹立標桿。
7月25日,全球首單綠色船用氨燃料在大連中遠海運重工碼頭成功加注,燃料來自遠景內蒙古赤峰全球最大綠氫氨項目。此舉打通“綠電制氨—運輸—加注—運營”全鏈,實現綠氨在船舶動力的全球首次應用,成為航運脫碳里程碑。遠景赤峰基地以100%綠電直連、全生命周期零碳管理,獲國際雙認證,正將風光轉化為“新石油”綠氨醇、航油,向全球輸出中國零碳解決方案。
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牽頭申報的IEC白皮書《面向低碳未來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與儲能設施火災防控關鍵技術》正式獲批立項,實現我國在該領域從標準執行者到規則制定者的跨越。項目匯聚國內頂尖科研院校與企業,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攻克新能源設施火災預警與滅火難題,形成系列創新成果,系統制定國際標準方案,彰顯我國技術領先實力,并為全球新能源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國際鉬金屬市場近期呈現強勁上漲態勢,四個月內價格漲幅突破20%。7月下旬河南鉬精礦報價達4005元/噸,鉬鐵價格同步攀升至25.3萬元/噸。這一漲勢主要源于工業領域需求增長與供給端產能受限的雙重影響。
加拿大魁北克省沙吉楚瓦納項目最新勘探確認,該地區發現全球最大偉晶巖型銫礦床,已探明銫氧化物資源量超7萬噸。這一發現將顯著提升全球銫資源供給能力,該金屬在太陽能等新能源領域應用價值突出。
秘魯能礦部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前5個月班巴斯銅礦產量達17.29萬噸,同比增長70.1%,超越塞羅貝爾德成為該國第二大銅礦。該礦4-5月連續刷新月度產量紀錄,有望挑戰南方銅業的龍頭地位。
歐盟近日發布聲明稱,若與美國貿易談判未能取得進展,計劃對價值近100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實施加征關稅措施。該方案已提交成員國審議,鋼鐵、鋁材等金屬產品可能成為主要征稅對象。
2025年7月,蔚來在海南達成了一項重要成就——換電縣縣通目標的成功實現。隨著白沙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以及臨高縣換電站的同步投入使用,蔚來能源在海南島除三沙以外的23個區縣都設置了換電站,總數達到41座。這一成就標志著蔚來在換電網絡布局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為全國換電網絡的進一步擴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日,南網儲能廣西南寧抽水蓄能電站最后一臺機組4號機組定子順利完成吊裝,標志著該項目機電設備安裝工程進入全面沖刺階段。定子作為水輪發電機組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吊裝完成是項目的關鍵節點。南寧抽水蓄能電站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計劃2025年底實現四臺機組全面投產發電。項目部將全力推進現場各項工作,力爭在9月底完成全部機組的總裝工作,為后續機組調試創造條件。
2025年7月16日,藏格礦業全資子公司格爾木藏格鋰業有限公司因違規開采鋰資源被責令停產。藏格鋰業原計劃2025年實現碳酸鋰產量和銷量各1.1萬噸,上半年預計產量5350噸、銷量4470噸,預計凈利潤4900萬元。公司正積極推進鋰資源開采手續辦理,待手續合法合規后申請復產。
7月17日,瓦錫蘭與阿詩特能源在蘇州正式簽署技術許可協議,標志著雙方合作從單純供貨躍升為技術共享的戰略同盟。瓦錫蘭儲能業務總裁Tamara指出,阿詩特的創新制造為瓦錫蘭全球儲能戰略提供關鍵支撐;阿詩特總經理石發成表示,聯合研發將加速更智能的儲能系統迭代,助力全球能源轉型。未來,雙方將深度融合技術與平臺資源,共同開發可持續儲能方案,為碳中和注入強勁動能。
南網儲能南寧抽水蓄能電站4號機組定子成功吊裝,標志著項目機電安裝全面沖刺。定子是機組“心臟”,重達350噸,由14萬張硅鋼片人工疊裝,精度和難度極高。作為國家“十四五”重點工程,電站裝機120萬千瓦,計劃2025年底全部投運。項目部正組織各方搶抓進度,力爭9月底完成總裝,為機組調試和年度目標奠定基礎。
四部門聯合發文,明確2025年8月31日前生產或進口、符合舊標但不符合新標的電動自行車,可銷售至11月30日。各級監管部門將嚴查線上線下銷售無證、不合格整車及非法改裝行為,重點整治改車體、線路、限速、換電池等問題;同時嚴禁銷售、進口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充電器與鋰離子電池,依法打擊假冒偽劣,曝光典型案例,形成震懾。
廣東院EPC總承包的惠州白花100兆瓦儲能電站近日全容量并網,成為惠州首座電網側獨立共享儲能項目。電站配套110千伏升壓站、送出電纜及擴建間隔,投運后將提供調峰調頻、現貨交易、新能源租賃等服務,削峰填谷緩解謨嶺片區高峰供電壓力,并以新型儲能平滑新能源出力曲線,提升惠州電網穩定性與可靠性。
固態電池因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優勢,已成全球動力電池競逐的下一代核心。7月以來,國軒、孚能、蜂巢等相繼建成0.2-2.3GWh中試或量產線,容百、普利特、嘉元完成關鍵材料配套,行業完成技術收斂并鎖定硫化物路線。主流企業規劃:2025-2026年全固態中試定型,2027年小規模上車,2030年規模應用;車企長安、廣汽同步瞄準2026年裝車,能量密度400Wh/kg。界面、成本、工藝仍是瓶頸,但高端乘用車、eVTOL、機器人等多元場景需求將共同推動產業化加速。
十年間,全球能源投資從化石主導徹底轉向清潔主導:2025年總投3.3萬億美元,其中2.2萬億流向可再生能源、電網與儲能,恰為化石能源兩倍。中國以占全球三成投資、七成清潔份額的規模與技術雙優勢,構建“資源-技術-政策”閉環,推動風光儲成本驟降、標準輸出,并通過海外“技術+融資+運營”模式破解發展中國家落地難題。轉型伴隨礦產博弈、電網滯后等陣痛,但政策創新、車網互動、風光儲氫一體化及循環技術正重塑價值鏈,為公平低碳未來探路。
加拿大Red Chris銅礦周三發生兩次坍塌事故,導致三名礦工被困地下。目前救援工作正在展開,被困人員已進入安全避難艙,內部配備必要生存物資。礦方已暫停礦區所有作業,并派遣遙控設備清理坍塌區域。
貴州畢節磷煤化工一體化項目近日正式啟動樁基工程,該項目總投資730億元,將建設年產80萬噸磷酸鐵鋰等新能源材料產線,形成磷礦、煤炭資源與鋰電材料的高效轉化體系。項目建成后將實現鎳、鈷等關鍵金屬材料的循環利用,成為全國首個新能源金屬全產業鏈示范基地。
項目以寧夏天元錳業電解錳渣和火電廠脫硫石膏為雙原料,構建了完整的資源循環體系。通過自主研發的梯級煅燒技術,實現硫資源98%以上的回收率,每年可產出80萬噸工業硫酸和60萬噸建筑級煅燒渣。
帕特里奧特公司披露了CV13偉晶巖初步資源量估算結果,里格爾和維加礦段銫資源量驚人,推定銫氧化物(Cs2O)達30500噸,推測資源量40800噸,遠超全球任何已探明的銫榴石型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