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需求描述
1.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
②正極補鋰劑產氣與容量發揮等問題。
2.需求提出背景及主要應用領域方向:
3.隨著市場對動力、
儲能電池需求的擴大,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長的壽命;預鋰化作為一種提升循環壽命十分有效的方式,得到業內廣泛的研究。
4.技術難點:
在
鋰電池首次充電的過程中,
電解液會在負極表面還原分解,形成固體電解質相界面(SEI)膜,消耗鋰離子,造成首次循環和庫倫效率(ICE)偏低,降低鋰電池容量和能量密度。預鋰化則是通過補鋰,降低鋰離子的損失,達到提高電池容量和能量密度的效果。產業化方面,負極補鋰工藝難度較大,補充的還原性鋰若未發揮預鋰化作用,則會轉化成死鋰,進而導致析鋰。而正極補鋰以補鋰劑的方式實現,工藝和環境要求相對較低,但補鋰劑的開發、選擇與應用是當前的主要難點。
5.對主要技術指標、成本等有關要求:
負極補鋰:補充的活性鋰能充分發揮,且不會導致局部析鋰。
正極補鋰:補鋰劑能夠完全釋放容量,且制程環境要求低,無需變更產線直接導入產品。
二、現有基礎及產生的效益
八工位手套箱;干燥房等;目前已開展正極補鋰劑評估,中試階段。
補鋰技術,是降低鋰離子的損失,達到提高電池容量和能量密度的效果,實現自身技術提升,達到行業先進水準。引入先進的高精度測試表征手段和表征方法,促進了先進的原位表征技術運用,實現電池界面均一性,電池機理的深刻理解,對本市相關上下游產業,特別是表界面研究領域具有引領和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