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標普全球市場財智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固體礦產項目并購數503項,其中黃金項目并購數為267項,占比達到50.38%,同比下降17%,而今年上半年異?;鸨墓腆w礦種是鋰、鈷、鎳等戰略新興礦產,并購數為70項,占比14%,同比上漲101%。
近日,眾多傳統礦業公司轉型戰略礦產,便是戰略礦產異軍突起的最好佐證。
全球最大鐵礦商力拓將向塞爾維亞Jadar硼酸鋰項目投資24億美元,生產電池級碳酸鋰。除了鋰外,該項目還將出產硼酸鹽,可以用來生產太陽能板和風電機組。這一項目將使得力拓至少在未來十五年內穩居歐洲最大鋰供應商的位置,也將使得力拓集團躋身全球前十大鋰供應商行列。
在當前全球礦產資源中,僅原油就占據全部礦產資源價值的一半以上,如果再加上天然氣就相當于全球礦產資源價值的2/3,再加上煤炭就達到全部礦產資源價值的80%。黃金、銅、鐵、鋁各自占全球礦產資源價值的4%左右,而其他剩下的所有小眾礦產價值加在一起才能達到4%或5%。
以力拓為例,截至2020年底,其總銷售收入為44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14億元),凈利潤為97.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38億元),約82%的凈利潤都來源于鐵礦石。以2017年創紀錄的鋰礦歷史最高價計算,力拓新規劃的Jadar項目每年5.8萬噸的鋰產能也難以帶來超過15億美元的收入。這意味著僅僅是鐵礦石正常的價格波動,也足以壓倒Jadar項目對公司利潤的影響。
相比于傳統大宗礦產,戰略金屬規模也只是滄海一粟,如力拓等“寡頭”想要完全轉型,導向戰略礦產,也不得不面對“船大難掉頭”的困境。
2021年上半年,全球主要固體礦產(黃金、鐵礦、銅、鉛、鋅、鋰、鈷、鎳)并購金額超過1億美元的項目18項,其中金礦并購9項,銅礦6項,金、銅并購數量占比達到83%。金礦、銅礦在全球并購市場的“霸主”地位,不容置疑。
據標普全球市場財智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最大固體礦產并購歸屬于贊比亞的莫帕尼(Mopani)銅礦。
2021年3月,嘉能可(Glencore)確認,將其在莫帕尼(Mopani)銅礦的權益出售給贊比亞國有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具體方式是贊比亞政府與嘉能可簽署了15億美元的包銷協議,以今后10年到17年銅礦產量的10%進行支付,具體年限取決于國際銅價。
莫帕尼(Mopani)銅礦資產價值10億美元,擁有儲量2.81億噸、品位為2%的銅礦石,可持續開采25年以上,該礦全面運營,銅礦年產量約在14萬噸左右。但2019年,嘉能可因疫情和銅價低迷停產該礦,其2019年和2020年銅礦年產量為3.01萬噸和3.45萬噸,引發贊比亞政府不滿,2020年4月,贊比亞威脅吊銷采礦許可證后,嘉能可擱置了該礦相關業務。
目前,贊比亞國有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正在尋求新的投資者,接替嘉能可重啟莫帕尼(Mopani)銅礦,并計劃擴大投資,提高產能到年產15萬噸,來自土耳其、加拿大、英國、中國、卡塔爾和南非等國的投資者均已表示出合作意向。
金礦方面, 2021年上半年最大金礦并購為澳大利亞的托皮卡納金礦(Tropicana),設計金額6.88億美元。
托皮卡納金礦2020財年生產黃金14.4噸(46.3萬盎司),剩余礦山壽命十余年。盎格魯黃金阿散蒂(AngloGold Ashanti)擁有該礦70%股份并負責運營,IGO擁有其余30%的股份。今年4月,澳大利亞瑞吉斯資源(Regis Resources)以9.03億澳元(約合6.88億美元)現金收購西澳州IGO公司擁有的托皮卡納金礦(Tropicana)30%權益。
值得一提的是,IGO用出售金礦資產獲得的資金收購了天齊鋰業澳大利亞資產(包括Greenbushes硬巖鋰礦項目51%股權和Kwinana氫氧化鋰加工廠)49%股份,這項合作6月30日達成,幫助天齊鋰業渡過債務難關。
以上均為完成的并購和交易,仍有部分大型并購正在推進。
今年4月,澳大利亞鋰礦商奧羅科布雷公司(Orocobre Limited)協議以18億澳元(13.1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銀河資源(Galaxy Resources Limited);加拿大運氣白銀礦業公司(Fortuna Silver Mines Inc.)對價約為11億加元(約合8.82億美元)收購羅克斯黃金公司(Roxgold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