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剛,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導師,廣西民族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自治區優秀專家、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廣西高校卓越學者、廣西喀斯特地區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創新團隊負責人、兼任國家民委重點實驗室-林產化學與工程實驗室副主任,廣西林產化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南寧市供水科學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廣西民族大學飲用水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全國教育扶貧和鄉村振興專家庫專家,國際水協會中國青年委員會委員。
長期從事頁巖提釩關鍵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對釩頁巖礦物晶體結構、賦存狀態以及釩遷移配位轉化機制研究較為深入,在該領域發表SCI學術論文24篇,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1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1項,參與其他國家及省部級項目7項。
“2024中國鉛鋅產業科技大會”于2024年9月19-21日在陜西省西安市召開,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中冶有色技術平臺、中冶有色技術網、中國有色金屬智庫牽頭,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鋅業有限公司、漢中鋅業有限公司、株洲冶煉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嶺南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碩士研究生在讀,研三,化工學院,參加第十四屆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青年科技論壇、2023年中國固廢利用與低碳土木工程材料學術與技術交流大會。參與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蒙古國粉煤灰綜合利用關鍵技術開發;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燃燒溫度對高鋁粉煤灰物相形成演變及堿性體系鋁硅溶出行為的影響;內蒙古重點區域遺留固體廢物等重金屬污染調查質量控制和技術支持等。
主要從事高效干法篩分理論與工程技術實踐,主持礦物加工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中國礦業大學青年科技基金等項目,參與完成多項大型篩分裝備設計與改造工程。在Minerals Engineering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2篇,申請/授權國內外發明專利20余件。
深圳佳名興電容有限公司于2006年01月12日成立。法定代表人秦露茜,公司經營范圍包括:電子元器件、新型片式元器件、電子材料、電子產品的購銷及其它國內商業、物資供銷業;貨物及技術進出口等
劉建,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國家高層次青年人才、云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現任省部共建復雜有色金屬資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要從事復雜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浮選界面化學、浮選新藥劑開發與應用等研究。近年來,科研成果獲云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 主持國家及省部級項目10余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 60余篇,2項成果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李鵬,博士、副教授、博導,主要從事煤系物分離與高效利用,開展了褐煤結構調控與定向轉化、煤系關鍵金屬分離、煤轉化固體產物分離與功能材料制備、浮選藥劑開發、有機廢水處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國家級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5項,橫向2項,參與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研究項目(課題執筆人)4項,發表高質量論文8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10余件。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Fuel等國際期刊審稿人。
杭州碟濾膜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公司總部位于浙江杭州,隸屬于余杭區未來科技城,以碟管式反滲透膜為核心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擁有專業的膜設計團隊20余人,為客戶提供優質的膜技術服務。同時公司核心團隊擁有10年以上的水處理及膜行業運行經驗,并在國內有超過100個項目的設計制造經驗;公司目前為止已獲得7項專利發明,并獲得杭州“雛鷹計劃”企業稱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榮譽稱號。 公司擁有生產基地1000平方;商務辦公場地1000平方,及設備加工點,同時具備擁有行業先進的膜產品的生產及研發能力;公司引進德國先進膜核心技術并實現中國本土化生產,以美國陶氏膜片為核心材料制造高品質膜組件。生產的DTRO產品廣泛應用于垃圾滲濾液、脫硫廢水、工業廢水零排放等領域。
“2024固態電池前沿技術發展論壇”初定于2024年7月12-14日,地點初定湖南省長沙市,由中冶有色技術平臺、中冶有色技術網、中國有色金屬智庫牽頭,聯合行業高校、科研院所及生產企業等單位共同主辦。
文小強,2008年7月畢業于江西理工大學應用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歷。畢業后一直在贛州有色冶金研究所從鎢、稀土功能材料及鋰資源綜合利用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參與完成了國家科技部項目1項、工信部支助項目1項、省科技廳科技計劃項目1項、集團有限公司科技計劃項目10余項,企業技術服務項目6項,其中鋰云母提鋰項目經專家鑒定為國際先進,并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中國有色冶金學會科技進步三等獎。企業技術服務項目累計為企業增收近億元。發表相關論文10余篇,申請專利10項,授權8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
在科技浪潮的推動下,中國鋁工業不斷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鋁工業的每一步創新都牽動著國家工業發展的脈搏。為了表彰那些在鋁工業科學技術領域默默耕耘、勇攀高峰的杰出青年及設備企業,經研究決定,中冶有色技術平臺聯合第十一屆中國鋁工業科學技術發展大會組委會,組織開展“2024中國鋁工業優秀設備供應商及青年人才”表彰活動。
徐加泉,博士,副教授,東華理工大學, 江西省質譜科學與儀器重點實驗室。主要從事混雜樣品順次電離質譜分析原理、裝置、方法及應用研究。近年來,在Angew. Chem. Int. Ed.、Anal. Chem.、Sci. China Chem.等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30余篇,獲授權專利8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西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5項,作為技術負責人參與國家重大科研儀器項目1項?,F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中國化學快報)、《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青年編委。
1994年畢業于南開大學環境化學系、1997年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分別獲得學士、碩士學位。 主要從事有色有色金屬行業分析檢測,專長儀器分析和化學分析,參與編寫專業書籍和國家行業標準若干項。
河南孟飛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化學新材料、化工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科技型企業。公司位于中部地區最大的石化產業基地一洛陽吉利華陽產業集聚區 ,擁有國內先進的全自動化控制系統和精良的研發、檢測、加工設備,產品品質領先,通過ISO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并常年與高校和科研單位合作,獲得多項實用新型技術專利。公司擁有大型儲罐45000立方,可保證充足、穩定的貨源,且擁有配套完善的運輸及物流系統,可為客戶提供專業、完善的服務。 公司專注石油化工和新材料領域,業務涉及萃取劑、萃取稀釋劑、白油、潤滑油、鋁軋制油、抗磨液壓油、抗氧防銹油、碳氫清洗劑的研發和生產;產品暢銷國內、外各大市場,以優異的品質和專業的優質服務深受廣大客商的一致好評。 公司秉承“誠信為本、合作共贏”的經營理念和“行勝于言”的做事原則,贏得了市場信賴和社會厚愛。在當前國家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經濟的背景下,公司將以“協作、奉獻、進取、共贏”的企業精神,竭誠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優質、便捷的專業化服務,攜手社會各界同仁,為實現低碳、環保、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愿景而努力。
張騫,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西理工大學鋰動力電池及材料研究院院長,江西省鋰離子動力電池及材料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江西理工大學動力電池及其材料研發中心副主任,江西理工大學宜春鋰電新能源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江西省汽車工程學會理事,江西省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協會理事。主要從事動力電池及電池電極材料、固態電解質材料領域研究工作,主持并參與國家級、省部級電池及材料相關項目17項,在Dalton Trans,Solid State Ionics,J Phys Chem Lett,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等刊物上發表論文70余篇,獲得發明專利8項。
雷雯,分析化學博士,正高級工程師。從事穩定同位素的研究開發及應用?,F任上?;ぱ芯吭荷镝t藥檢測中心主任、同位素所副所長,上海市穩定同位素檢測及應用研發專業技術服務平臺副主任,中國化工學會生物化工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優秀技術帶頭人、《同位素》《應用技術學報》《化學試劑》編委。
呂戰鵬,男,博士,研究員。研究領域:從八十年代中期至今一直從事金屬腐蝕與防護研究與應用,近二十余年主要從事核電站材料腐蝕與環境促進開裂及安全可靠性評價研究工作。
?丁淑蓉,教授,復旦大學航空航天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專業領域 固體力學:在該領域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和重大研究計劃類項目、973項目子專題、國家重點實驗室運行基金、以及來自科研院所的協作課題,并參加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和上海市科委項目。相關研究成果在國內外權威期刊或會議上發表論文60余篇。
都時禹,教授,博士生導師。分別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系和美國普渡大學化學系,獲得學士和博士學位。2009年7月-2013年12月在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分別擔任博士后研究員和客座科學家。都時禹在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期間,主要承擔核燃料和核材料關鍵物理性質的理論計算工作。
尹春雨,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燃料元件設計與研發。浮動核電站燃料棒設計研究。
孔令軍,廣州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2018年入選廣東省青年珠江學者,廣東省生態環境青年科技獎優秀獎獲得者。2014年博士畢業于中山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目前任廣州大學固廢資源化與環境材料研究中心副主任,廣州市環境污染控制與同位素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環境工程系副主任。曾擔任第22批中組部、團中央博士服務團成員掛職青海省生態環境廳土壤與固廢管理處副處長、青海民族大學科研管理處副處長。
黑大千博士,蘭州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員,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礦產資源開發與利用”專項青年科學家項目首席科學家,朱良漪分析儀器青年創新獎獲得者,科技部“基礎科研條件與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專項總體專家組成員,擔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中國核學會輻照效應分會、國家核儀器設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
依托于強大的碩博科研團隊,3年前瞻性研發,申報專利30余項,成立6個月內完成天使輪,天使+輪,Pre -A輪和A輪共4輪融資數億元,引進了中科院旗下科源基金、浙商創投、金安智能電車基金等多家投資機構;萬噸量產線已在安徽落地,業已成為鈉電正極材料行業新銳力量。
?仲奇凡,中南大學 教授。從事碳/硅電極材料的工程技術開發與微觀反應機理探究的研究工作。 現主持國家級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青年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6項,主持橫向項目4項。
“2024全國碳材料科技創新大會”擬定于2024年4月27-29日,在河南省鄭州市召開,由中冶有色技術平臺、中冶有色技術網、中國有色金屬智庫牽頭,聯合中南大學、鄭州大學、中鋁鄭州有色金屬研究院有限公司、貴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華林建設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主辦。
潘德安,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獲得者、中華環保聯合會杰出青年、第五屆“北京最美江西人”,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人才項目和江西省高層次人才“千人項目”創新領軍人才,現為北京工業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工業大學循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主要從事廢電子信息材料復雜組元戰略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技術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