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陜建鐵建公司承建的湖南能源集團紅寺堡區110MW/220MWh儲能項目迎來重要進展。隨著27噸重的儲能升壓變流一體機精準吊裝就位,標志著該項目首臺核心設備安裝完成,正式進入設備安裝關鍵階段。這一里程碑節點為后續項目投產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展現了工程團隊的專業實力。該共享儲能項目建成后將顯著提升區域電網調峰能力。
紅寺堡區110MW/220MWh集中共享儲能項目是湘投新能源(寧夏)有限公司光伏發電項目的重要配套工程,總投資達1.46億元。項目采用構網型儲能配置,創新性地將儲能站劃分為3個分區,共設置22套5MW/10MWh儲能單元。其中I、Ⅱ區各7個單元,Ⅲ區8個單元,并細分為兩個子分區。每個分區的儲能單元通過35kV進線匯至升壓變流一體機艙,再連接至升壓站開關柜,系統設計科學合理。
該項目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考慮周全,除主體儲能設施外,還配套建設了危廢間、工具間、庫房和二次設備室等功能性建筑,大門采用電動伸縮門設計。儲能電站具備3倍過載能力,可持續10秒,展現了較強的應急性能。這種集約化、智能化的設計理念,既滿足了儲能系統運行需求,又充分考慮了運維管理的便利性,體現了現代新能源項目的先進設計思路。
作為光伏發電項目的重要配套,該共享儲能電站將發揮關鍵作用。建成后可通過調節電網頻率,有效解決區域電網短時功率不平衡問題。這種創新的儲能模式不僅能提高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還將大幅提升光伏發電的并網消納能力。項目對促進當地新能源消納、優化電力資源配置具有重要意義,是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重要實踐。
該儲能項目采用了先進的構網型儲能技術方案,22套儲能單元通過科學分區實現高效管理。III區根據地形特點細分為兩個子分區,體現了因地制宜的設計理念。35kV電氣連接方案既保證了系統可靠性,又兼顧了經濟性。這種模塊化、分區化的設計為大型儲能電站建設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對推動儲能行業標準化發展具有示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