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礦業部于近日向國內主權基金Danantara Indonesia(原名Daya Anagata Nusa Indonesia)遞交了一份詳盡的自然資源開發項目清單。這份清單涵蓋了18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額高達386億美元,標志著印尼在自然資源開發領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恒運儲能在湖南寧鄉投運的9.5MW/18.389MWh工商業儲能電站,僅用120天建成,系當地最大規模用戶側項目。電站通過磷酸鐵鋰系統與智能云平臺,實現無人值守及削峰填谷,既為中科星城石墨降低用電成本、穩定用能,又以88%綜合效率樹立經濟性標桿,更為湖南電網提供新型電力系統實踐樣本,為后續新能源消納、虛擬電廠應用奠定技術與商業基礎。
備受市場關注的年產80萬噸高性能電池箔及配套坯料項目,原計劃于2025年8月全面竣工投產,現經審慎評估后,決定將建設完成時間推遲至2027年12月。
新成立的福耀鋁件(重慶)有限公司由福耀玻璃100%控股,法定代表人由集團副總裁葉舒兼任。企業經營范圍覆蓋有色金屬壓延加工全產業鏈,涵蓋汽車零部件的研發設計、精密制造、再制造及終端銷售等環節。
2025年7月22日,振華重工發布公告稱,為聚焦主責主業、優化優勢資源配置,公司擬將所持中交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交光伏”)全部股權協議轉讓給中國城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交易對價3438.24萬元。此次轉讓完成后,振華重工將不再持有中交光伏股權。中交光伏成立于2022年7月,注冊資本2億元,主營業務涵蓋太陽能發電技術服務、碳減排與新興能源技術研發、儲能技術服務等多個領域。
2025年7月21日,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陜西省大莊里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獲董事會審議通過。該項目總投資約為147.81億元人民幣,資本金約為29.56億元人民幣。項目的建設將顯著提升陜西電網的調節能力和靈活性,為地區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2025年7月23日,貴州省能源局發布《2025年5月-2025年6月核準備案風電光伏發電項目情況》。此次核準備案的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共45個,總規模達438.132萬千瓦。其中,光伏項目14個,規模合計178.8萬千瓦;風電項目31個,規模合計259.332萬千瓦。貴州能源集團在此次備案中表現突出,拿下90.8萬千瓦光伏項目。
7月21日,秦皇島撫寧區完成總投資114億元、規模1400MW/8400MWh的獨立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備案。項目由秦皇島賽冀科技有限公司實施,占地600畝,采用中溫蓄熱技術,建設四大子系統及配套建筑,計劃2026年6月開工、2028年6月投產。撫寧區數政局僅用2小時完成審批,刷新同類項目速度,標志該區新型儲能產業邁出關鍵一步。
7月21日,中廣核兩大綠氫項目同日獲備案,總投資18.97億元。其中海南區項目落子烏海低碳產業園,擬建3.2萬標方/小時電解水制氫裝置,年產高純氫約1萬噸;興安盟科右前旗項目則依托風光資源,打造11.2萬標方/小時、年產5.56萬噸綠氫的制氫站,并配套合成綠醇設施。兩項目均計劃2025年下半年開工,2026年建成,投產后將顯著提升內蒙古綠氫產能,助力化工、交通領域深度脫碳。
2025年7月23日,佛塑科技發布公告,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河北金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交易作價高達50.8億元人民幣。此次收購將助力佛塑科技切入鋰電池隔膜領域,豐富其在新能源領域的產品布局,進一步打造成為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分子功能薄膜材料龍頭企業。
7月20日,寧夏創盛年產60萬片8英寸碳化硅襯底片項目開工,建成后將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8英寸碳化硅晶體基地,形成“襯底—外延—器件—應用”的全產業鏈,助力銀川從“光伏材料集聚區”邁向“半導體全產業鏈高地”,支撐中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走向全球。
2025年7月18日,中廣核和田洛浦20萬千瓦/80萬千瓦時獨立新型儲能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總投資達5.34億元,核心采用磷酸鐵鋰電池技術,規劃建設200MW/800MWh儲能電站。項目的落地將進一步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
2025年上半年,新疆在儲能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新增儲能并網規模達到2.5GW/8.3GWh,位居全國第二,其中鋰電在儲能技術中占比達96%。得益于新型儲能的發展,新疆電網新能源利用率提升了4.6個百分點。這些儲能設施在用電低谷時儲存新能源電力,高峰時釋放,有效平抑了新能源發電的波動性,保障了電力的穩定供應。
山東微納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推出的VINAEMT-10高溫電磁超聲波測厚儀,是一款突破傳統耦合限制、專為極端工況設計的非接觸式測厚設備,可在800°C高溫環境下直接穿透防腐涂層、浮銹及氧化層,實現金屬材料厚度的高精度測量,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電力能源、航空航天等領域。
2025年7月19日,德爾股份在互動平臺宣布其固態電池通過了UN38.3認證。這一認證是鋰電池在海運和空運運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安全認證,標志著德爾股份的固態電池產品具備了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公司目前正積極推進固態電池中試線的建設,并計劃在中試線跑通后逐步規劃實施量產線建設。同時,德爾股份也在積極拓展固態電池下游客戶,對各領域客戶的合作持開放態度。
2025年7月1日,會昌縣人民政府發布關于石磊氟材料會昌年產1.8萬噸六氟磷酸鋰技改擴能項目節能審查的批復文件。該項目通過技術改造,將六氟磷酸鋰年產能從6000噸提升至18000噸,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在一廠原6000噸六氟磷酸鋰生產線上實施技術改造,實現造氣、反應、干燥連續化。項目的推進對于會昌縣乃至全國的六氟磷酸鋰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福建環保發布了《泉州綠力科技有限公司廢舊鋰電池梯次利用及回收處理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這一項目的推進對于泉州乃至全國的廢舊鋰電池回收利用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項目選址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主要從事廢舊鋰電池回收處理,設計生產規模為年回收處理廢舊鋰電池5800噸。
2025年7月12日,A股上市公司釩鈦股份(000629)發布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5年1-6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20億至-1.80億,凈利潤同比下降260.23%至231.09%。預計營業收入為41.30億至42.00億元,基本每股收益為-0.0237至-0.0194元。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是釩、鈦產品價格同比下降,部分產品業務模式發生變化。盡管如此,公司通過積極應對市場變化,調整產銷策略,部分抵消了產品價格下降帶來的影響。
7月15日,安徽六安金安區再投運8輛18噸氫能環衛洗掃車,全省氫能環衛實現批量化運營。車輛由明天氫能聯合中聯重科正向開發,搭載101kW燃料電池系統,百公里氫耗低于0.8kg,零下30℃可啟動,990L儲氫續航500km,一車頂多車。自2023年4月示范啟動以來,已累計行駛4萬公里、減碳100噸,相當于新增百畝林地。與燃油、純電車型相比,該車補能快、零排放、全生命周期成本低,六安由此形成公交、物流、環衛全場景示范,為全省提供新樣板。
7月18日,中國核建中核二四發布招標公告,將在青海德令哈市西北約30公里的荒漠戈壁建設200MW/800MWh構網型電化學儲能項目,配套35kV開關站接入330kV升壓站。招標涵蓋儲能系統設備檢驗、運輸、安裝、調試及驗收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