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巖土邊坡地質災害預警系統,包括:坡體空間位移分析模塊,用于通過采集巖土邊坡的地表位移和深層位移,分析巖土邊坡的空間穩定性;坡體聲波穩定性分析模塊,用于通過采集巖土邊坡的波速響應值,分析巖土邊坡的內部結構穩定性;坡體滲流穩定性分析模塊,用于通過采集巖土邊坡的地下水運動情況,分析巖土邊坡在不同地表水水位和/或不同地下水水位條件下的含水量穩定性;坡體震動穩定性分析模塊,用于通過采集巖土邊坡的水平和豎向地震波,分析巖土邊坡的地震穩定性;地質災害預警模塊,用于通過采集巖土邊坡的實時環境數據,預測巖土邊坡發生地質災害的概率,生成預警信號信號;本發明為巖土邊坡的地址災害預測提供了技術支持。
一種大型充填型溶洞地質隧道地基加固結構,在隧道仰拱底部沿隧道長度方向布置多列注漿鋼管樁深入地下基巖或深入到一定深度土體中,在隧道底部鋼管樁上方鋪設級配碎石墊層,級配碎石層上方澆筑混凝土承臺。本實用新型可滿足溶洞地質隧道地基的施工質量和壽命的要求,承載力高,有效地控制充填型溶洞地質隧道基底沉陷,灌注樁力學性能好,不易斷樁,灌注樁成孔過程中有效控制塌孔堵孔的現象發生;整個地基加固結構有利于隧道山體內水土穩定性保持,不影響自然水系環境。
一種勘查鉆機以及地質勘探設備,涉及地質勘探領域,該勘查鉆機包括鉆桿驅動裝置、卷揚機、卷揚驅動裝置、導向柱、滑動固定塊以及鏈傳動機構。其中,鉆桿驅動裝置與滑動固定塊固定連接,而滑動固定塊可以在鏈傳動機構的驅動下沿導向柱的長度方向滑動,進而帶動鉆桿驅動裝置的滑動,以改變鉆桿與施工面的距離,實現鉆桿的鉆進與提取。同時,通過卷揚機控制提引器的運動實現對鉆桿的快速提取,增加取芯效率。其采用了一種更加簡單方便的方式進行加力,有效地降低設備的體積和質量,便于在環境條件復雜的情況下進行勘察。該地質勘探設備包括巖芯分析模塊上述勘查鉆機。其質量輕、體積小、搬移方便快捷,大大的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勘察工作效率。
本實用新型溶巖地質樁基雙護筒成孔結構,外護筒下沉到達地表土層底部,內護筒與外護筒同心,下沉穿過溶巖發育層,鋼筋混凝土樁基澆筑于內護筒中,最深處進入巖石基體。該結構可以有效防止溶巖地質護筒樁基施工中表層土層塌陷沉降的事故,并且外護筒對內護筒有定位對中,防止內護筒因地質不均勻而產生的下沉中心線偏移。
一種地質樣品取樣設備,包括用以對地質體(1)中的狹縫(10)內的樣品進行鉆取的動力螺旋鉆頭裝置(5)以及用以固定安裝于所述地質體(1)上的固定機架(2),其中,所述動力螺旋鉆頭裝置(5)的上側與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的下端固連,所述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的外周面設置有外螺紋用以與可轉動地安裝于所述固定機架(2)內且由驅動齒輪(43)驅動的齒輪螺紋件(41)中的內螺紋配合,所述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內周面中設置有軸向延伸的滑槽(40)用以與能夠穿過所述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內腔的連接桿(34)的下端處所固連的徑向延伸部(35)軸向能滑動且周向固定地配合。
本發明主要是一種由地質聚合物制備NaA分子篩的方法。該方法采用偏高嶺土或化學合成鋁硅酸鹽活性粉體為固體原料,鈉水玻璃或氫氧化鈉溶液為激發劑,利用勃姆石調節體系中硅鋁比,按照NaA分子篩組成設計原料中硅鋁比和鈉鋁比,固體原料和堿激發劑混合、攪拌后注入模具中,在60-80℃恒溫箱中密封養護6-24小時,把養護好的地質聚合物試樣放入水熱釜中,在70-110℃晶化溫度下水熱晶化4-10小時制得NaA分子篩。本發明利用地質聚合物容易成型的特點,可一次性原位制備NaA分子篩塊體材料。相對傳統NaA分子篩的制備,本發明操作簡單,成本低,適合規?;苽?。
復雜地質體井中重力三分量計算方法、裝置、設備及介質,確定目標區域,構建內部包含所述目標區域的棱柱體模型;對棱柱體模型進行網格剖分,剖分成若干個小棱柱體單元,根據目標區域的密度分布給每個小棱柱體單元密度賦值;采用三維離散卷積法,計算所有小棱柱體單元在井中觀測點處產生的井中重力。本發明其能夠適應于任意密度分布、復雜形狀地質體井中重力三分量的快速、高精度計算,實現了任意密度分離復雜形狀地質體井中重力三分量在計算精度和計算效率上的統一。
一種便于掘取的地質樣品取樣設備,包括用以對地質體(1)中的狹縫(10)內的樣品進行鉆取的動力螺旋鉆頭裝置(5)以及用以固定安裝于所述地質體(1)上的固定機架(2),其中,所述動力螺旋鉆頭裝置(5)的上側與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的下端固連,所述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的外周面設置有外螺紋用以與可轉動地安裝于所述固定機架(2)內且由驅動齒輪(43)驅動的齒輪螺紋件(41)中的內螺紋配合,所述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內周面中設置有軸向延伸的滑槽(40)用以與能夠穿過所述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內腔的連接桿(34)的下端處所固連的徑向延伸部(35)軸向能滑動且周向固定地配合。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地質礦產勘查土壤樣的提取裝置及方法,涉及地質礦產勘查技術領域,包括提取箱、傳動帶,所述提取箱內腔的底部設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頂部滑動連接有鐵質滑動座,所述鐵質滑動座的頂部放置有透明提取盒,所述鐵質滑動座的頂部開設有插槽,所述透明提取盒的底部設置有磁性插塊,所述磁性插塊的底端延伸至插槽的內腔,所述透明提取盒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兩個支撐套。該用于地質礦產勘查土壤樣的提取裝置及方法,利用破碎刀對提取金屬離子的土壤進行破碎,并通過攪拌桿對提取液和土壤進行攪拌,同時配合透明提取盒往復晃動,實現了快速對提取液與土壤相混合的功能,提高了該用于地質礦產勘查土壤樣的提取裝置及方法的工作效率。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導電地質聚合物的制備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驟:(1)將偏高嶺土和石墨混合,攪拌,得到混合物;(2)依次加入磷酸、水,磷酸與偏高嶺土的質量比為0.6~0.8:1,攪拌,混合反應,當攪拌到混合物呈濃稠狀時停止攪拌;(3)壓模,烘干,脫模,養護,即得導電地質聚合物。本發明制備出來的無毒無害環保導電地質聚合物材料具有高強度、快硬固化性、耐高溫、導電性能好的優勢,彌補建材市場上已存在各種導電混凝土材料價格昂貴、導電性能差的不足之處,可以分別應用在路面除雪、室內取暖,化工和建材領域,前景十分廣闊。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地質勘探用適用范圍廣的高效率新型鉆機,包括外殼,外殼的內部設置有鉆取電機,鉆取電機左側的輸出軸上固定連接有鉆取轉軸,鉆取轉軸的左端貫穿外殼且延伸至其外部,外殼左側的凹槽且對應鉆取轉軸的位置固定安裝有軸承。本實用新型通過外殼、鉆取電機、鉆取轉軸、軸承、工作鉆頭、安裝塊、安裝槽、定位桿、定位板、限位板、伸縮桿、移動板、彈簧、限位桿、操作把手和散熱口的相互配合,實現了一種地質勘探用適用范圍廣的高效率新型鉆機,方便工作人員針對整個鉆孔設備進行拆卸,方便工作人員定期進行清灰處理以及針對鉆取電機進行維護以及維修,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使得地質勘探用鉆機的壽命得到大大延長。
一種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隧道地質綜合超前預報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資料準備:信號預處理和特征參數提取,(2)根據宏觀地質預報結果構造可能出現的不良地質識別框架,(3)將單一預報方法的預報結果視為證據,對每個證據賦基本概率值,(4)通過引入修正系數,來對證據源進行修正,(5)根據登普斯特證據合成法則融合修正后的各證據源,得出多個證據聯合作用下的組合概率值,(6)根據信度占優準則確定最終的預報結論。本發明能融合多方面信息,模擬多專家分析決策過程而不降低預測結果準確性,能夠最大限度消除單一預報方法的多解性,提高隧道綜合地質預報精度。
本發明涉及電力防災減災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考慮強降雨災害的地質隱患點監測方法和系統,本發明根據短期氣象預報信息、電力地理信息圖、位移監測數據、傾角監測數據構建神經網絡,測算強降雨對輸配電設施的影響系數,并計算強降雨自然災害的告警等級。該方法和系統創造性地實現了告警地質災害影響等級的功能,克服了難以科學計算和直觀顯示、強降雨誘發地質災害對輸配電設施影響的難題,準確反映輸配電設施位移、傾角等監測數據,支撐生產監控指揮中心指導開展負荷轉移、設施加固、搶修復電等應急工作。
一種地質樣品鉆取裝置,包括用以對地質體(1)中的狹縫(10)內的樣品進行鉆取的動力螺旋鉆頭裝置(5)以及用以固定安裝于所述地質體(1)上的固定機架(2),其中,所述動力螺旋鉆頭裝置(5)的上側與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的下端固連,所述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的外周面設置有外螺紋用以與可轉動地安裝于所述固定機架(2)內且由驅動齒輪(43)驅動的齒輪螺紋件(41)中的內螺紋配合,所述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內周面中設置有軸向延伸的滑槽(40)用以與能夠穿過所述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內腔的連接桿(34)的下端處所固連的徑向延伸部(35)軸向能滑動且周向固定地配合。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便攜式地質偵測操作箱,包括箱體、箱蓋和底座,所述底座固定安裝在箱體內部,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卡槽,并通過卡槽設置有收納容器,所述箱體內部對應底座的上方設置有蓋板,所述箱體內部通過蓋板設置有收納板,所述收納板上設置有采樣工具收納槽,所述箱蓋通過轉軸與箱體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箱蓋內部端面對應箱體設置有紫外線滅菌燈和加熱板,所述加熱板的輸入端連接有加熱器,所述箱蓋的端面上設置有提手。該便攜式地質偵測操作箱,攜帶方便,可對多組收納采集設備同時放置攜帶,大大調高地質偵測操作時的工作效率,并降低被采集地質土壤樣品被改變性質的幾率。
一種運行順暢地質樣品取樣鉆取機構,包括用以對地質體(1)中的狹縫(10)內的樣品進行鉆取的動力螺旋鉆頭裝置(5)以及用以固定安裝于所述地質體(1)上的固定機架(2),其中,所述動力螺旋鉆頭裝置(5)的上側與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的下端固連,所述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的外周面設置有外螺紋用以與可轉動地安裝于所述固定機架(2)內且由驅動齒輪(43)驅動的齒輪螺紋件(41)中的內螺紋配合,所述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內周面中設置有軸向延伸的滑槽(40)用以與能夠穿過所述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內腔的連接桿(34)的下端處所固連的徑向延伸部(35)軸向能滑動且周向固定地配合。
一種地質樣品的新取樣結構,包括用以對地質體(1)中的狹縫(10)內的樣品進行鉆取的動力螺旋鉆頭裝置(5)以及用以固定安裝于所述地質體(1)上的固定機架(2),其中,所述動力螺旋鉆頭裝置(5)的上側與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的下端固連,所述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的外周面設置有外螺紋用以與可轉動地安裝于所述固定機架(2)內且由驅動齒輪(43)驅動的齒輪螺紋件(41)中的內螺紋配合,所述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內周面中設置有軸向延伸的滑槽(40)用以與能夠穿過所述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內腔的連接桿(34)的下端處所固連的徑向延伸部(35)軸向能滑動且周向固定地配合。
本發明涉及地質剖面圖有限元分析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有限元分析的地質剖面多段線優化方法和系統。具體包括以下步驟:S1,在地質剖面圖上找到所有多段線的交點,在交點位置將多段線分段,求得所有多段線的頂點和交點,構建鄰接鏈表;S2,基于交點,擴展所述鄰接鏈表,并將重復的線段進行剔除,建立新的拓撲關系;S3,在新的拓撲關系的基礎上,基于廣度優先算法自動連接多段線,構成用于有限元分析的初始化圖;S4,對初始化圖進行鄰近點簡化和鄰邊角度簡化,得到優化后的用于有限元分析的剖面圖。實現由計算機自動對地質剖面進行優化,并將優化后的圖直接用于有限元分析,可以大幅度提高有限元分析計算的效率。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地質災害警報系統,屬于地質災害警報技術領域,包括遠程事故信息管理平臺和地質災害實時監測裝置,遠程事故信息管理平臺與地質災害實時監測裝置無線連接,地質災害實時監測裝置包括第一支撐柱、第二支撐柱、第三支撐柱、聲光報警器、光電接收屏、光電發射探頭、距離檢測單元、無線通信模塊和控制器裝置。通過光電對射,然后根據光電板接收光電信號的位置可以確定裂縫變化的速率,同時通過超聲波進行測距,可以實時檢測相關石頭或者其它物體是否出現滾落,可以實時檢測是否出現石頭滾落的情況,及時的通知相關人員撤離,避免事故的發生。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基于BIM+GIS的隧道施工超前地質預報信息系統,屬于公路工程管理信息化與智能化領域,該系統包括信息采集裝置、BIM三維模型仿真裝置、GIS地理信息平臺、數據分析預測平臺和終端;所述信息采集裝置安裝于隧道內,所述信息采集裝置與BIM三維模型仿真裝置數據傳輸連接,所述BIM三維實體模型信息數據庫依托所述GIS地理信息平臺開發成BIM+GIS地理信息數據庫,所述終端用于顯示所述數據分析預測平臺的超前地質預報報告。本實用新型解決在目前常用的隧道技術中,隧道智能化管理低下效率低、各信息系統繁多且相互獨立及無統一標準的問題,建立基于BIM+GIS的一體化隧道施工超前地質預報信息平臺,實現高效統一的隧道施工信息化處理。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地質修復設備,包括:運輸車架、固化劑存儲罐、混凝土存儲罐、固化劑泵、固化劑噴涂管、固化劑噴頭、混凝土泵、混凝土輸出管、混凝土噴頭、第一滑塊、第一懸臂、第一旋轉電機、第二滑塊、第二懸臂、第二旋轉電機、拖手、滾輪,將固化劑噴涂管伸入混泥土板狀地質層裂縫之下,經過旋轉第一旋轉電機,帶動第一懸臂旋轉從而帶動第一滑塊對固化劑噴涂管的位置進行調整,使固化劑噴頭的噴出口朝斜左上方;將混凝土輸出管懸在混泥土板狀地質層裂縫之上,經過旋轉第二旋轉電機,帶動第二懸臂旋轉從而帶動第二滑塊對混凝土輸出管位置進行調整,整個過程不想要人工,也不需要人位于懸空的混泥土板下進行作業,避免作業存在安全隱患。
一種便捷的地質樣品取樣機構,包括用以對地質體(1)中的狹縫(10)內的樣品進行鉆取的動力螺旋鉆頭裝置(5)以及用以固定安裝于所述地質體(1)上的固定機架(2),其中,所述動力螺旋鉆頭裝置(5)的上側與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的下端固連,所述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的外周面設置有外螺紋用以與可轉動地安裝于所述固定機架(2)內且由驅動齒輪(43)驅動的齒輪螺紋件(41)中的內螺紋配合,所述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內周面中設置有軸向延伸的滑槽(40)用以與能夠穿過所述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內腔的連接桿(34)的下端處所固連的徑向延伸部(35)軸向能滑動且周向固定地配合。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地質聚合物聲屏障吸聲板材,包括:隔音層,所述隔音層上設有凹槽;以及吸聲層,其對應所述隔音層設置,所述吸聲層內壁與所述隔音層凹槽內壁之間的空間形成空腔層。本發明的地質聚合物聲屏障吸聲板材,采用地質聚合物漿體與沙粒經過20?30MPa的壓力成型,制備得到吸聲層;采用地質聚合物與PVC或PVA材料復合制備有機無機復合材料的隔音層框體,然后通過地質聚合物漿體將吸聲層和隔音層礦體粘結在一起,中間還有空前層。制備得到的地質聚合物聲屏障吸聲板材,其具有降噪性能好、強度高、自清潔、耐腐蝕、使用壽命長、綠色環保等優點。制備方法簡單,易于實施,便于掌握。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地質聚合物除氟劑的原位沉淀制備方法,以堿激發地質聚合物作為載體,采用原位沉淀法將金屬離子擔載到地質聚合物顆粒上。整個制備過程工藝簡單,條件溫和,無需使用其他添加劑,無需高溫煅燒環節,降低了制備能源消耗,同時兼顧去除效率與生成成本。實驗結果顯示,該原位沉淀法制備的地質聚合物除氟劑具有包覆均勻、粒徑均一、比表面積較大、孔隙率較高、機械性能穩定等特點,便于直接裝柱進行分離實驗;該產品對水體中的氟離子具有較好的吸附效果,且吸附完失效的吸附劑可利用地質聚合物固化機理進行處理,不會造成二次污染,作為新型氟離子吸附材料在水體處理方面具有廣泛的前景。
本發明一種低含水型復合相變地質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備方法,低含水型復合相變地質聚合物材料由石蠟、偏高嶺土、礦渣、水泥、水玻璃、氫氧化鈉和水組成,通過配方調控各原料的組成及配比,同時限定了偏高嶺土、礦渣及石蠟的粒度,使得石蠟顆粒硬化后在試樣中能夠均勻分布,可以解決輕質骨料上浮的問題,地質聚合物與石蠟的結合更緊密,使得制備得到的低含水型復合相變地質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疏水性能;依次對石蠟?地質聚合物進行快速養護、室溫養護、干燥、負壓封裝、在溫度分別為55℃、60℃、65℃和70℃條件下梯度加熱,硬化后于試樣中均勻分布的石蠟顆粒會被完全融化顯著提升地質聚合物整體疏水性。
一種大型充填型溶洞地質隧道地基加固結構,在隧道仰拱底部沿隧道長度方向布置多列注漿鋼管樁深入地下基巖或深入到一定深度土體中,在隧道底部鋼管樁上方鋪設級配碎石墊層,級配碎石層上方澆筑混凝土承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現場測量放樣、鉆孔、清孔及驗孔、安裝鋼花管、一次壓漿、二次壓漿、隧道仰拱底混凝土承臺施工??蓾M足溶洞地質隧道地基的施工質量和壽命的要求,承載力高,有效地控制溶洞地質隧道基底沉陷,灌注樁力學性能好,不易斷樁,灌注樁成孔過程中有效控制塌孔堵孔的現象發生;整個地基加固結構有利于隧道山體內水土穩定性保持,不影響自然水系環境。
本發明公開了硅灰基地質聚合物復合疏水微球的制備方法及其應用,屬于疏水性材料技術領域。本發明的復合微球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去離子水、水玻璃、粉料(偏高嶺土、粉煤灰,礦渣中的一種或混合物)和硅灰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勻,得到混合漿料;將混合漿料滴入處于攪拌狀態的熱硅油中,得到硅油漿料混合物;將硅油漿料混合物進行養護后過濾,得到疏水微球;用燒沸的去離子水將疏水微球進行洗滌,然后烘干、煅燒、過篩,制得硅灰基地質聚合物復合疏水微球。本發明的硅灰基地質聚合物復合疏水微球滿足超疏水材料的要求,對油水混合物的分離效果好,能快速完成油水混合液的分離,同時還具有良好的耐酸耐堿性及耐高溫性,能夠應用于多種場合的油水分離。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治理滑坡地質災害的錨固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所述用于治理滑坡地質災害的錨固材料,包括碳絲維復合材料和鋼筋材料,其中:所述碳絲維復合材料由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和瀝青基碳纖維按1:3.0~5.0的重量配比組成,其中瀝青基碳纖維由石油瀝青和煤瀝青按0.8~1.2:1的重量配比組成;所述碳絲維復合材料和鋼筋材料的重量配比為1:4.0~6.0。本發明所述錨固材料成本低、輕質高強且耐腐蝕,較現有材料更適合用于治理滑坡地質災害。
一種地質樣品的取樣結構,包括用以對地質體(1)中的狹縫(10)內的樣品進行鉆取的動力螺旋鉆頭裝置(5)以及用以固定安裝于所述地質體(1)上的固定機架(2),其中,所述動力螺旋鉆頭裝置(5)的上側與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的下端固連,所述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的外周面設置有外螺紋用以與可轉動地安裝于所述固定機架(2)內且由驅動齒輪(43)驅動的齒輪螺紋件(41)中的內螺紋配合,所述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內周面中設置有軸向延伸的滑槽(40)用以與能夠穿過所述升降驅動外螺紋件(44)內腔的連接桿(34)的下端處所固連的徑向延伸部(35)軸向能滑動且周向固定地配合。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地質聚合物作為粘結劑制備多孔氧化物微球的方法,利用地質聚合物在60?120℃下具有快速固化的特性,將不同種類的氧化物粉體和地質聚合物漿料按照比例混合,然后將其倒入高速分散的熱硅油中,經養護、抽濾、清洗、干燥得到不同種類的多孔氧化物微球前驅體;并在500?1200℃煅燒0.5?10h即可獲得所需的多孔氧化物微球。本發明使用的地質聚合物粘結劑原料來源廣泛,整個制備流程操作簡單、能耗低、成本低廉、綠色環保。本發明所制備的多孔無機微球具有較大的孔體積和比表面積,實現了粒徑和孔徑的可控制備,并且球形度高,該方法在氧化物微球制備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和應用前景。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廣西有色金屬礦山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