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德國工業4.0、中國制造2025 等熱門 話題,簡要介紹了其戰 略要點與目標,分析了兩者之間的關系,提出了冶金工業智能制造的任務。德 國工業4.0 和中國制造2025 的核心內容是綜合應用網絡技術,實現智能制造與個性化生產,旨在適應制造業與用戶合作共贏的需求和社會人口結構的變化。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 等基礎能力薄弱是制約中國冶金工業智能制造發展的瓶頸。冶金工程專業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工作者的任務是通過學習和綜合應用先進的計算機與網絡技術,將冶金制造技術的基礎研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同時通過與生產企業密切合作開發出各種過程應用軟件與工具,培養出更多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德國工業4.0,中國制造2025,智能冶金,人才培養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羅文先生于2014年8月1日在《中國電子報》上發文介紹了德國“工業4.0戰略[1]。德國政府認為,盡管德國擁有強大的機械和裝備制造業,但中國對德國工業構成了競爭威脅,美國也在通過各種計劃促進先進制造業發展,因此,制定“工業4.0m4HaAtIxQHXzyBjcC2ni2A==戰略的目的就是為了“確保德國制造的未來。
1.德國“工業4.0簡介
1. 1 “工業4.0的要點
德國學術界和產業界認為,在未來10年,基于信息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CPS)的智能化將使人類步入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4次工業革命,即進入“工業4.0階段。在一個“智能、網絡化的世界里,創造新價值的過程逐步發生改變,產業鏈分工將重組,傳統的行業界限將消失,并會產生各種新的活動領域和合作形式。
首先,“工業4.0將使得工業生產過程更加靈活、堅強,包括在制造領域的所有因素與資源之間形成全新的循環網絡、智能產品獨特的可識別性、
其次,“工業4.0將促進形成全新的信息物理系統平臺,能 夠 聯系到所有參與的人員、物體和系統, 支持移動終端設備和業務網絡中的協同制造、服務、分析和預測流程等。
總的來看,“工業4.0戰略的核心就是通過信息物理系統網絡實現人、設備與產品的實時連通、相互識別和有效交流,從而構建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生產由集中向分散轉變,規模效應不再是工業生產的關鍵因素,產品由趨同向個性轉變,未來產品都將完全按照個人意愿進行生產,極端情況下將成為自動化、個
聲明:
“德國工業4.0、中國制造2025與智能冶金淺議”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