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涉及濕法冶金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從離子型稀土除雜渣回收鋁的方法。
背景技術:
2.離子型稀土礦是稀土在花崗巖和火山巖等風化殼中以離子形式賦存,稀土配分以中、重型稀土為主,主要集中在湘、贛、粵等地,具有分布廣、易開采的特點,是我國特有的稀土礦產資源。目前工業上運營的離子型稀土礦提取工藝流程的主要步驟包括:1)原地浸出;2)浸出母液除雜;3)從除雜液中提取稀土等步驟。在浸出母液凈化除雜過程中,通過向浸出液中加入碳酸氫銨或氨水調節ph值,使al
3+
、fe
3+
等雜質離子先形成氫氧化物沉淀,同時浸出母液中的微量鈾、釷等放射性元素以及部分稀土也會隨著沉淀吸附富集,由此形成含放射性的除雜渣,其主要成分為al2o3、so3、sio2、reo、fe2o3及微量鈾和釷等。目前各稀土生產企業對該渣的處理方式是堆置在暫存渣庫中,部分稀土生產企業渣庫已接近飽和,面臨巨大的安全隱患和生產壓力。
3.離子型稀土礦除雜中al2o3含量高,通常達30%~50%,存在較高的回收價值,因此國內對除雜渣中的鋁進行了回收技術研究。目前,除雜渣中鋁的回收技術路線有兩條:一是用酸浸出,而后加堿沉淀得到氫氧化鋁沉淀物,洗滌過濾,低溫干燥制得氫氧化鋁或高溫煅燒制得氧化鋁產品;二是用堿浸出,而后加酸沉淀得到氫氧化鋁。從其他原料中回收鋁的研究也有不少,如從含稀土原礦浸出液、鈦冶煉廢液、粉煤灰等原料中回收鋁,制得氧化鋁和硫酸鋁銨產品。
4.現有技術方案包括以離子型稀土除雜渣為原料回收鋁,但該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5.(1)對除雜渣的性質及其浸出條件研究不深,除雜渣中稀土及放射性元素均以吸附形式存在,浸出時需要全部溶解氫氧化鋁,才能將其他元素浸出出來,現有技術由于考慮到后續稀土的回收,所用硫酸量均較少低于渣量的20%,因此,鋁回收率較低,浸出渣量大;
6.(2)通過調控浸出液的ph沉淀得到氫氧化鋁沉淀,選擇性差,導致浸出液中的鐵、鈾、釷等雜質會被吸附進入氫氧化鋁產品,因此氫氧化鋁產品質量差;
7.(3)在鋁沉淀過程中,ph調控至5.0~5.5會使部分稀土等有價元素沉淀,造成資源損失。
8.現有以其他原料制備硫酸鋁銨的技術缺陷;
9.(1)由銨鋁反應后料液進行結晶制備硫酸鋁銨粗產品時,降溫結晶控制過程較粗放,缺少對出晶和晶粒生長的控制,不可避免造成產品質量差,雜質多。
10.(2
聲明:
“從離子型稀土除雜渣回收鋁的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