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有色金屬冶金技術與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獲得有價金屬高效分離的一種利用硝酸介質綜合處理紅土鎳礦的方法。
背景技術:
鎳的礦物資源主要有硫化鎳礦和氧化鎳礦(又稱紅土鎳礦)。前些年世界鎳工業生產的鎳,主要來自硫化鎳礦資源,而當前統計數據顯示:硫化鎳礦占比超過70%,產出約50%的鎳。隨著市場對鎳、鈷需求的不斷增加以及硫化鎳礦資源的日趨枯竭,儲量豐富的紅土鎳礦引起了人們的重視,高效經濟的處理紅土鎳礦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濕法冶金法處理紅土鎳礦主要有還原焙燒—氨浸法、高壓酸浸法、常壓酸浸法等。還原焙燒—氨浸法通過還原焙燒使礦物中的硅酸鎳和氧化鎳最大限度地還原成金屬,同時控制還原條件,使鐵還原成四氧化三鐵。焙燒后的鎳、鈷采用氨性溶液浸出,浸出渣中的鐵通過磁選進行回收。雖然該工藝采用常壓浸出,降低了設備成本及管理成本,但存在還原氣氛不易控制,鎳浸出率波動較大,鈷浸出率低,氨易揮發、鐵磁選富集率低等不足。高壓酸浸法適于處理紅土鎳礦,其最大的優點是鎳、鈷浸出率可達到90%以上。但浸出方法條件較苛刻、紅土礦資源利用率較低。常壓酸浸法由于其設備投資小、反應條件溫和、技術風險小、礦種普適性更強,已成為具有吸引力的紅土鎳礦冶煉方法之一。但常壓酸浸過程酸耗大,浸出液中fe、ni分離困難。
目前加壓酸浸工藝是在高溫和高壓下,用硫酸作浸出劑,控制浸出條件,使大部分鐵、鋁、硅等水解進入渣中,鎳、鈷則進入溶液,實現選擇性浸出,然后將浸出液進行中和除雜(fe、al)后得到高品質的鎳、鈷溶液。該工藝的最大優點是浸出選擇性好,鎳、鈷浸出率高,但存在工藝技術復雜,設備要求高、投資大,操作成本高,加壓釜結疤嚴重,浸出渣因鐵低硫高無法實現綜合利用等弊端。
鑒于上述紅土鎳礦的常規濕法冶金工藝存在不足,近年來人們一直在研究適用于紅土鎳礦的更具競爭優勢的新技術。
專利cn200910180397公開了一種處理紅土鎳礦的堿-酸雙循環工藝,其技術方案是通過堿熔反應促使紅土鎳礦中的鋁,鉻等有價金屬浸出,后續通過酸浸加壓工藝浸出鎳鈷。該方法能夠實現有毒物質的綜合利用,從而大大的降低了成本,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但對于鉻含量低的紅土鎳礦該工藝成本大大提高,同時多次過濾,濾餅存在一定的夾帶現象,造成有價金屬的損失。
專利cn201110327198公開了一種紅土鎳礦處理方法,提出了以紅土鎳礦為原料
聲明:
“利用硝酸介質綜合處理紅土鎳礦的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