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涉及熱能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蒸發冷卻系統,尤其是涉及利用了工業低溫余熱廢熱的工藝流體的蒸發冷卻系統。
背景技術:
2.常規的蒸發冷卻器由于受到外部空氣濕度即濕球溫度的限制,尤其是在南方的夏季通常只能將工藝流體冷卻到35~40℃附近。對于需將工藝流體冷卻到更低溫度的情況,只能采用壓縮式制冷系統等進行二級冷卻,能耗和成本較高。
3.而在另一方面,需要進行工藝流體冷卻的工業領域往往排放著大量的低溫余熱廢熱,卻由于缺乏經濟可行的利用技術而無法將其加以有效利用。
技術實現要素:
4.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蒸發冷卻系統,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無需采用壓縮式制冷系統,便可顯著降低工藝流體所能達到的冷卻溫度,以實現工業領域節能減排和降低成本的效果。
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蒸發冷卻系統,其包括空氣除濕塔、蒸發冷卻裝置和吸收溶液再生塔;
6.所述的空氣除濕塔的內部設置有第一填料層,所述的第一填料層的上方設置有濃吸收溶液噴淋裝置,所述的第一填料層的下方設置有稀吸收溶液集液箱,在所述的第一填料層和所述的稀吸收溶液集液箱之間設置有第一空氣導入口;
7.所述的蒸發冷卻裝置包括水噴淋裝置、傳熱管束、工藝流體導入管道、工藝流體導出管道、集水箱、干燥空氣導入口、濕空氣導出口和噴淋水循環管道;所述的水噴淋裝置位于所述傳熱管束的上方,所述的集水箱位于所述傳熱管束的下方,所述的集水箱通過所述的噴淋水循環管道與所述的水噴淋裝置相連接,所述的傳熱管束與所述的工藝流體導入管道和工藝流體導出管道相通過聯箱連接;
8.所述的空氣除濕塔的頂部設置有干燥空氣導出口;在所述的傳熱管束和所述的集水箱之間設置有干燥空氣導入口;所述的干燥空氣導出口與所述的干燥空氣導入口通過干燥空氣管道相連接;
9.所述的吸收溶液再生塔的頂部設置有高溫空氣導出口,所述的吸收溶液再生塔的內部設置有第二填料層,所述的第二填料層的上方設置有稀吸收溶液噴淋裝置,所述的第二填料層的下方設置有濃吸收溶液集液箱,所述的第二填料層和所述的濃吸收溶液集液箱之間設有第二空氣導入口;
10.所述的空氣除濕塔的稀吸收溶液集液箱與所述的吸收溶液再生塔的稀吸收溶液噴淋裝置通過稀吸收溶液管道相連接,所述的濃吸收溶液集液箱與所述的濃吸收溶液噴淋裝置通過濃吸收溶液管道
聲明:
“蒸發冷卻系統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