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冷卻技術領域,特別是新型燃油泵用浸油式無刷直流電機。
背景技術:
2.普通的電機通常是殼體、兩端端蓋形成,并且功能元器件需要用引線引出外接;本公司設計了一種浸油式電機(專利號為cn201821579893x),通過左右兩節殼體相連,利于實現浸油冷卻,同時將功能元器件集中在了電機上,形成一體式。
3.在上述專利的基礎上,進行了實際生產,生產過程后在內部安裝溫度傳感器進行了溫度測量,在評價降溫時,并不是單純看降溫后的溫度,而是看加冷卻油和未加冷卻油情況下,電機內部的溫度變化情況。發現在中低轉速情況下,降溫效果好,在高轉速情況下,降溫效果不是特別理想。
4.在中低轉速的情況下,并不是單純地產生的熱量小從而冷卻效果好,應該看到本質原因,小熱量在冷卻油的作用下能及時地被帶走;而高轉速情況下,只有一部分熱量被帶走,而仍有一部分熱量殘留,逐漸積累。
5.在上述的專利中,為了實現高轉速的降溫,進行了改進設計,在左端殼開冷卻通道,實現冷卻質循環,發現降溫效果依然不理想。
6.經詳細分析,發現在左端殼上開設冷卻通道,主要是對壁處進行冷卻,而對內部的冷卻效果有效。
7.由于電機內部發熱主要是線圈發熱,那么應該對線圈處進行充分冷卻,一般的冷卻電機的設計很難在纏繞凸起處進行冷卻,只是因為無法加工,無法形成良好的密封。
8.基于上述問題,現設計一新型燃油泵用浸油式無刷直流電機,提高冷卻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9.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對繞組處冷卻充分、冷卻效果好、介質利用充分、不易積塵的新型燃油泵用浸油式無刷直流電機。
10.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新型燃油泵用浸油式無刷直流電機,包括對接的左筒殼和右筒殼,兩者的內部端壁上具有安裝軸承的軸柱,右筒殼的右端安裝有功能筒殼從而形成功能件安裝腔,左筒殼內壁處有由繞組纏繞在鐵芯上形成的定子,鐵芯由鐵芯壓片形成疊成;
11.所述的鐵芯上,在周向位置平行中心軸開有多個平行通道,沿徑向開有多個徑向通道,徑向通道與平行通道相連通;
12.所述徑向通道沿鐵芯壓片的凸起開設,即徑向通道從繞組在鐵芯上的纏繞部分穿過;多徑向通道中,相鄰徑向通道的冷卻介質流動相反,即一個流入一個流出。
13.進一步地,所述的多個徑向通道中,用于流入的徑向通道的流量比用于流出的徑向通道的流量大;右筒殼
聲明:
“新型燃油泵用浸油式無刷直流電機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