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板帶軋機支承輥,其特征在于,該支承輥包括支承輥輥體,所述支承輥輥體包括輥身、輥頸、輥頭三部分,輥身、輥頸、輥頭一體化組成支承輥輥體,其中輥身輪廓形狀采用七次方曲線,該七次方曲線方程為:
1 2 3 4 5 6 7
y(x)=a1x+a2x+a3x+a4x+a5x+a6x+a7x,式中,x表示加工點距輥身長度中心線的距離;
y(x)表示支承輥輥身輪廓邊沿的磨削量;
a1、a2、a3、a4、a5、a6、a7表示該方程系數,分別對應為:a1=1.32700475×10^(?02);a2=?
3.26565893×10^(?05);a3=4.62833359×10^(?08);a4=?4.03695526×10^(?11);a5=
2.14322108×10^(?14);a6=?6.34965142×10^(?18);a7=8.03622166×10^(?22)。
說明書: 一種板帶軋機支承輥技術領域[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材料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板帶軋機支承輥。背景技術[0002] 在板帶軋機上支承輥是主要的加工工具,軋制時軋制力通過工作輥傳遞給支承輥,以此來保持輥系的剛度和強度。一方面,支承輥在軋制力和壓下力的力偶作用下發生撓
曲變形,使輥縫形狀發生改變的同時,工作輥與支承輥之間的接觸壓力呈不均勻分布,軋輥
兩端應力集中;另一方面,為了抵消軋輥的撓曲變形,軋機上通常配備有工作輥彎輥裝置,
通過在工作輥兩端施加與軋輥撓曲方向相反的力,以保證輥縫形狀。在彎輥力的作用下,工
作輥與支承輥兩端的應力集中更為加劇,有研究表明,軋輥的端部輥間接觸應力較中間高
2?3倍,由于軋制工藝的需要,通常支承輥硬度低于工作輥硬度,造成支承輥端部應力過大
而產生剝落掉塊等惡性事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0003] 為了解決支承輥邊部剝落問題,行業內通常采用支承輥邊部倒角的方法,即:在支承輥輥身端部加工一個倒角,使工作輥端部與支承輥端部空間分離,期望達到消除端部應
力集中的目的。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支承輥端部采用倒角后,應力集中在最端部雖然改
善,但在倒角處形成的尖銳過渡位置形成了新的應力集中區,對軋輥端部依然有破壞作用。
為了完成倒角
聲明:
“板帶軋機支承輥”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