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軋機鎖緊裝置,包括缸套(8),缸套(8)內有活塞桿(3)和缸體(1),活塞桿(3)后端套有襯套(5),缸套(8)后端壓蓋(7)與襯套(5)壓接,襯套(5)前端的活塞桿(3)上套有碟簧(4),其特征在于活塞桿(3)尾部在圓柱體結構基礎上上下加工成雙平面(10)并滑動插入后面襯套(5)雙平面中心內孔(11)內。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軋機鎖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雙平面中心內孔(11)是上、下為平面,兩側為部分圓柱孔弧面。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軋機鎖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桿(3)尾部形狀是上、下為平面,兩側為部分圓柱體弧面。 說明書: 軋機鎖緊裝置技術領域[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鋼鐵廠棒線材短應力軋機技術領域,即軋機鎖緊裝置。作用是將短應力軋機鎖緊到機列上,保持短應力軋機在軋制過程中不發生移動。背景技術[0002] 在現有技術中,軋機鎖緊裝置主要結構由缸體1、進油孔2、活塞桿3、碟簧4、襯套5、導向銷6、壓蓋7和缸套8組成(見圖3、圖4)。當鎖緊裝置需要打開時,壓力油由進油口2進入缸體1中,壓力油作用在活塞桿3上,當壓力大于碟簧4鎖緊力時,推動活塞桿3沿著導向銷6定位位置向碟簧4方向運動,使活塞桿3前端斜面9與軋機配合面脫開,完成鎖緊裝置打開動作;當需要將軋機鎖緊時,通過換向閥動作,停止向鎖緊裝置供油,活塞桿3在碟簧4的作用下,恢復運動到原始位置。[0003] 當吊裝軋機時,活塞桿3前端的斜面極易與軋機配合面的端部發生碰撞,造成活塞桿3旋轉,當旋轉角度小于軋機配合面時,軋機將無法安裝,由于在碟簧4預緊力的作用下,活塞桿3很難恢復到原來的水平角度,鎖緊裝置無法使用,只能被迫更換。通過解體鎖緊裝置發現,造成活塞桿3旋轉的原因是導向銷6斷裂,使活塞桿無法沿著水平方向運動。實用新型內容[0004]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軋機鎖緊裝置。從根本上解決活塞桿容易發生旋轉的問題,保證鎖緊裝置動作靈活、可靠。[0005]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軋機鎖緊裝置,包括缸套,缸套內有活塞桿和缸體,活塞桿后端套有襯套,缸套后端壓蓋與襯套壓接,襯套前端的活塞桿上套有碟簧,其特征在于活塞桿尾部在圓柱體結構基礎上上下加工成雙平面并滑動插入后面襯套雙平
聲明:
“軋機鎖緊裝置”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