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為我國嚴重短缺的有色金屬資源,其資源的探明儲量、保有儲量都遠遠不能滿足國內消費和生產的強勁需求,目前,我國銅資源的自給率僅40%,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銅精礦進口國[1],對海外銅礦的開發利用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其中,位于非洲中部的中非銅礦帶賦存有全球著名的銅鈷礦床,銅鈷資源儲量極大,已成為中國礦業企業關注的熱點地區之一[2,3]。
對于銅礦石,一般認為當氧化率大于30%時為氧化銅礦,氧化率在10%~30%為混合型銅礦,氧化率小于10%時為硫化銅礦[4]。目前,中非銅礦帶已經開發的大部分礦山為氧化礦,硫化礦和混合礦利用較少。因此,研究該地區硫化礦與混合礦選礦技術對該地區資源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混合銅鈷礦石,浮選流程可采用硫化氧化礦物同步浮選的流程,也可采用先選硫化礦物、尾礦硫化后再選氧化礦物的流程[5]。本文針對剛果(金)混合銅鈷礦石進行選礦試驗研究,以期為該類礦床的開發提供借鑒。
1 礦石性質
礦石中可回收的有價元素主要為銅和鈷,兩種組分的賦存狀態比較復雜,以黃銅礦為主的原生硫化銅中銅的占有率為43.59%,而以斑銅礦為主的次生硫化銅中銅的占有率為42.95%,以孔雀石為主的氧化銅中銅的占有率為11.54%;鈷大部分賦存在硫化物中,占有率為79.31%,在碳酸鹽礦物中的占有率為7.59%,而在硅酸鹽礦物和鐵的氧化物中的占有率則相對較高,為13.10%。除上述銅鈷礦物外,礦石中滑石、云母等易浮硅酸鹽脈石礦物含量達到32.62%,還含有石英、綠泥石、白云石、方解石、磷灰石等脈石礦物。礦樣主要化學成分分析、銅鈷物相分析與礦樣礦物組成分析結果示于表1-4。
2 試驗研究
2.1 試驗方案的確定
工藝礦物學研究表明,礦樣中除銅鈷礦物外,其他硫化礦物含量很少,銅鈷礦物可混浮產生單一銅鈷精礦,不需選礦分離,但該礦銅鈷礦物種類多,尤其是銅在原生硫化銅、次生硫化銅和自由氧化銅礦物中均大量分布,不同含銅礦物可浮性存在明顯差異,需強化難浮礦物的浮選;此外,礦石中滑石和云母等易浮硅酸鹽礦物含量很高,將嚴重影響浮選流程。因此,本研究采取了二個方面的措施,一方面,針對不同可浮性的含銅礦物,采用高效捕收劑與階段混合浮選工藝,先浮選易浮銅鈷硫化礦物,再浮選銅鈷氧化礦物,同時強化回收難浮
聲明:
“剛果(金)某銅鈷礦浮選工藝研究”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