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涉及鋼渣余熱回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利用鋼渣余熱的方法。背景技術:2.每生產1噸鋼約產生0.12~0.14噸的鋼渣,2019年我國鋼渣產生量約為1.1億噸,鋼渣余熱利用幾乎為0,造成巨大的能量浪費。3.鋼渣輥壓破碎有壓熱悶工藝技術,在我國實現了鋼渣處理的連續化、設備化和自動化,通常熔融鋼渣在進入輥壓破碎機前仍具有約1500℃的高溫,但鋼渣溫度在1200℃左右即滿足入輥壓破碎機的作業要求,從1500℃到1200℃,有300℃的溫差,具有很高的余熱回收潛力。4.因此,如何實現熔融鋼渣的輻射熱的回收利用,且降低高溫對輥壓破碎機的損壞程度,延長輥壓破碎機的壽命成為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技術實現要素:5.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如何對高溫鋼渣進行降溫,同時進行熱量回收的問題,而提出的一種利用鋼渣余熱的方法。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利用鋼渣余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7.s1:將熱鋼渣倒入渣罐通過鋼渣運輸裝置經軌道進入取熱艙中利用換熱裝置取熱;8.s2:通過破渣犁組件敲擊渣罐內熱鋼渣表面,釋放熱鋼渣輻射熱,換熱裝置吸收熱鋼渣輻射熱,轉換為有壓蒸汽輸出;9.s3:有壓蒸汽進入汽包,進行汽水分離;10.s4:汽水分離后,蒸汽并入鋼廠蒸汽管網或就地利用,飽和水返回換熱裝置重新參與工質循環;11.s5:將多個渣罐重復步驟s1?s4,完成取熱過程;12.s6:打開艙門,降溫后的熱鋼渣在渣罐內,通過鋼渣運輸裝置經軌道離開取熱艙,利用行車將渣罐運至輥壓破碎機進行后續處理;13.s7:將多個渣罐重復步驟s6實現工藝循環。14.優選的,所述取熱艙包括艙體、艙門;所述艙體包括第一保溫氈、耐火磚、鋼結構框架;其中,所述換熱裝置位于所述取熱艙頂部,通過所述鋼結構框架支撐固定,所述艙門連接在所述艙體上且關閉所述艙門,所述取熱艙為封閉環境,所述耐火磚外有第一保溫氈覆蓋。15.優選的,所述取熱艙的數量n是根據來渣頻率與單個取熱艙的換熱時間共同決定,具體的計算公式為n={t1/t2}+1,其中t1為整個工藝的時間,t2為單個取熱艙的換熱時間,符號{}為向上取整,t2應在1h?1.5h。16.優選的,所述第一保溫氈采用巖棉或礦渣棉。17.優選的,所述耐火磚的導熱系數小于1.5,所述耐火磚采用高鋁磚或剛玉磚。18.優選的,所述破渣犁組件包括動力裝置、配重平臺、犁頭;其中,所述破渣
聲明:
“利用鋼渣余熱的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