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煉鋼輔料,尤其是一種用后中間包干式料和用后鎂碳磚再生的轉爐改質劑。
背景技術:
轉爐濺渣護爐時加入鎂球,主要是引入mgo,提高渣的粘度,在濺渣護爐操作時,向高氧化鎂含量和高粘度的爐渣噴吹氮氣,將爐渣噴吹到爐襯上,冷卻、凝固后形成一層爐渣保護層,從而起到延長轉爐爐齡的作用。目前,干式料已經成為中間包內襯普遍使用的材料。該產品能保證在一定溫度下,其物料間發生化學反應,從而獲得高溫相產物和陶瓷結合。采用干式料制成的中間包內襯,其連澆時間可達到20小時以上,高出采用絕熱板、涂料的內襯幾倍,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效益,深受市場歡迎。但目前所用干式料一般只能使用一次,造成大量有價值的原料被過渡消耗,同時也提高了生產成本。國內外濺渣護爐料都普遍用菱鎂礦粉和輕燒鎂粉加水制作而成,未有發現采用用后中間包干式料作其原料的。而各大煉鋼廠每年都會產生大量的用后廢舊鎂碳磚、剛玉尖晶石磚、鋁碳化硅碳磚和用后中間包干式料等廢棄耐火材料,這些廢舊回收料經過精選之后,剝掉燒結層,具有較低的雜質含量,例如用后中間包干式料氧化鎂含量通常在40-60%;用后碳磚氧化鎂含量通常在60-70%,c含量在10-20%,這些回收料是非常優質的二次耐火材料。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循環利用用后中間包干式料和用后鎂碳磚這些用后耐材、降低轉爐爐渣改質劑生產成本的用后中間包干式料和用后鎂碳磚再生的轉爐爐渣改質劑及其制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
一種用后中間包干式料再生的轉爐改質劑,其原料組分采用了用后中間包干式料、用后鎂碳磚,再配以輕燒鎂粉、菱鎂礦顆粒、粘合劑和水;所述各原料組分及其按質量單位份計的配比為:用后中間包干式料20-40份、用后轉爐鎂碳磚40-60份、菱鎂礦顆粒5-10份、輕燒鎂粉6-12份、粘合劑1-3份、水3-5份。
所述轉爐改質劑主要成分為mgo、c、sio2、h2o、cao、al2o3,所述各主要成分及其按照質量單位份計的配比分別為mgo為68~75份、c為7~8份、sio2為5~9份、h2o為2~3份、cao為3~4份,al2o3為6~10份。
本發明用后中間包干式料和用后鎂碳磚再生的轉爐爐渣改質劑的制法是:
(1)將用后中間包干式料和用后鎂碳磚表面的燒結層剝掉,采用破碎機破碎,直到95%以上的用后
聲明:
“用后中間包干式料再生的轉爐改質劑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