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野酸梅起泡酒,目的在于開發健康、時尚、易飲的野酸梅起泡酒,以提高野酸梅的綜合利用價值,拓寬其加工產業鏈,屬于發酵食品加工技術領域。(二)背景技術:野酸梅,又稱野生櫻桃李(Prunus divaricata Ldb.),是世界罕見的原始野生林果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國新疆霍城縣大西溝和小西溝境內海拔約1100-1600米間的強逆溫帶。野酸梅的花期始于每年的4月上旬至5月下旬,成熟期在每年的7月下旬至9月下旬;單果重2.6-9.2g,果實形似櫻桃如李,呈紫黑、紫色、紫紅、紅色和黃色。野酸梅果肉柔軟、多汁、粘核、富含有機酸且氨基酸種類齊全,營養價值豐富,自古以來就被產區的哈薩克族農牧民所采食。居住在天山大西溝的哈薩克牧民患高血脂、高血壓的人都很少,長壽的人也很多,這可能與牧民長期采摘野酸梅制作果醬或將果實曬干泡茶的食用習慣有關。哈薩克牧民還認為野酸梅果茶具有解酒的功效,被當地群眾譽為“雪域珍果”,常用作饋贈貴客的禮品。野酸梅富含有機酸,能夠增加人的食欲、促進消化;還可保持水溶性維生素的穩定性,使其不易受熱、光等因素的破壞;能使多種微量元素結合成有機態,易于被人體吸收,增強免疫力;以野酸梅為原料加工成的果汁酸味純正,無澀味,無異味,入口清爽。已有研究報道(劉偉,等,新疆野生櫻桃李枝、葉不同萃取部位抗氧化活性研究,食品工業科技,2016年,37卷第1期,119-122)表明野酸梅的果皮、枝葉等富含花色苷、黃酮等抗氧化成分,具有作為天然抗氧化劑的潛在開發價值。目前關于野酸梅在食品加工中應用的研究報道鮮見。受生長地域、加工條件、飲食結構的限制,野酸梅的開發速度滯后,如何將野酸梅轉化成高附加值產品,也成為當地政府和食品研究者面臨的重要課題。盡管有報道(朱秋鷹,櫻桃李蒸餾酒“白蘭地”消費市場及消費行為分析,商業流通,石河子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97-98)稱:櫻桃李白蘭地產品符合現代社會對食品綠色、環保、高營養等要求,消費者認同度較高;還有報道(張衛明,肖正春,伊犁野櫻桃李開發利用,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4,23(1):1-2)稱:以伊犁野櫻桃李為原料試制的櫻桃李果酒也具有良好的色澤和優良的口感。但以上文獻均沒有對野酸梅果酒的類型及其蒸餾酒的加工技術及產品質量特征進行詳細報道。孫玉霞等報道了一種櫻桃李保健酒及其制作方法(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201510037642.3,
聲明:
“三維立體震蕩搓揉式對輥破碎機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