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新型建筑材料領域,特別是一種用于新型建筑材料中的一種組分的,磷礦渣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磷礦渣是磷礦開采后,經過選礦選出來的廢渣料,本例中的磷礦渣中還包括部分按重量份記的,0%~15%的磷石膏。因廢渣料中含有磷、氟和有機物雜質等,含有現有技術中,多是作為廢棄物堆碼造,成環境污染。
劉數華、方坤河和李小進發表的論文,磷礦渣對碾壓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響。記載了磷礦渣作為碾壓混凝土摻合料的研究表明:膠凝材料的水化熱隨磷礦渣摻量的增加而大幅度下降;碾壓混凝土的強度早期隨磷礦渣摻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增長更快,因而后期強度更高;摻磷礦渣能降低混凝土的彈性模量,特別是早期彈性模量;碾壓混凝土的極限拉伸值隨磷礦渣摻量的增加有所提高;碾壓混凝土的干縮隨磷礦渣的摻入而增大,但后期差別不大;磷礦渣摻入碾壓混凝土能改善碾壓混凝土的力學性能和熱學性能,從而也提高了它的抗裂性。因此磷礦渣能夠被再利用,并產生較好的效果,但是現有技術中并無專用于磷礦渣生產的設備,采用通用設備生產造成污染大,產品質量不穩定。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磷酸渣處理系統,能夠可靠的處理磷礦渣,以制成新型建筑材料,并確保成品的質量,優選的方案中,能夠對水循環利用,降低水資源消耗,避免污染環境。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磷礦渣處理系統,至少一個料斗與中和釜連接,中和釜與烘干隧道連接,烘干隧道內設有第一輸送裝置,第一輸送裝置與粉磨裝置連接。
優選的方案中,還設有至少一個破碎裝置,破碎裝置與料斗連接。
優選的方案中,中和釜還通過管路與循環水處理裝置連接,循環水處理裝置通過循環管路與中和釜連接,循環水處理裝置還與補液管連接。
優選的方案中,循環管路上設有循環泵。
優選的方案中,循環水處理裝置的底部鋪設有碳酸鈣、粉煤灰和碳素鈉。
優選的方案中,中和釜內設有至少一個攪拌裝置。
優選的方案中,在料斗的底部設有用于定量進料的進料攪龍。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輸送裝置為埋刮板或履帶板式輸送裝置。
優選的方案中,中和釜底部設有攪龍裝置,攪龍裝置的出料口位于烘干隧道的上方。
優選的方案中,烘干隧道與熱風裝置連接;
或者烘干隧道內設有加熱裝置。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磷礦渣處理系統,通過采用中和、烘干和粉磨的方式,能夠將磷礦渣處理成適合做新型
聲明:
“莫來石原料破碎裝置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