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礦物磁選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干式自卸料磁選機。背景技術:當前中國鐵礦富礦(原礦品位高于20%)開采殆盡,但是中國蘊藏著大量的超低貧鐵礦(原礦品位低于10%),要開采這種超低貧鐵礦,必然需要降低運輸成本、分選生產成本(包括電耗、水耗、鋼耗等成本),同時需要考慮占選廠大約三分之一的尾礦處理成本,還要考慮環保等諸多因素,而且中國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各種因素導致了開采這種超低貧鐵礦會面臨著巨大的風險。目前想要開發這種超低貧鐵礦,必須從節能降耗著手,那么具有高性能的干式磁選機成了破解這些制約因素的首要基礎。當前市場上的磁選機的缺點分析如下:一、磁化輪。磁系固定,磁場n、s極對數太少,皮帶旋轉。此種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其卸料方式是使得鐵粉由于磁力的吸引變弱后掉落下來,且礦粉翻動次數太少,分選效果差,礦粉容易進入磁滾筒表面,降低磁場強度。二、平板式多級磁選機。磁系固定不動,平板磁系從上到下錯開排列。此種結構可以增加磁極對數,但是制造成本高,維護量大,鐵粉容易進入磁系降低磁場效果。三、偏心式滾筒磁選機。磁鐵均勻排布在磁系滾筒上,磁系和外輥筒不同心,外輥筒旋轉和磁系方向相反。旋轉方向相反增加了礦粉翻動次數,便于卸料,但是有效磁選面積大大減少,磁選效果不理想,返回的中礦太多,循環量大,效率不高。技術實現要素: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干式自卸料磁選機。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外殼,所述外殼上部設置進料斗,所述外殼下部并排設置尾礦收集斗、精礦收集斗,所述外殼內部設置有水平放置的外輥筒,所述外輥筒為不導磁材料,所述外輥筒與第二電機連接,所述外輥筒內設置有卸料裝置,所述卸料裝置位于精礦收集斗一側,所述卸料裝置穿過外輥筒與外殼固定連接;所述外輥筒內、位于卸料裝置內側設置有磁輥筒,所述磁輥筒包括內套筒,所述內套筒外表面、沿周向均勻布置數個磁極,所述磁極的長度與內套筒長度一致;所內套筒為導磁材料;所述進料斗的進料方向與卸料裝置的位置相反,所述外輥筒的轉動方向與進料方向一致。優選的,所述卸料裝置為卸料弧板,所述卸料弧板與外輥筒轉動連接,所述卸料弧板為導磁材料。優選的,所述卸料弧板與固定套筒固定連接,所述固定套筒設置在外輥筒與磁輥筒之間,所述固定套筒兩端伸出外輥筒與外殼固定連接,所述固定套筒與外輥筒轉動連接,所述固定套筒為不導磁材料。優選的,所述外殼
聲明:
“干式自卸料磁選機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