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選煤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直線軸承式跳汰機浮漂桿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跳汰機的自動排料裝置由浮漂裝置、閘板裝置、傳動裝置、液壓系統和電氣控制系統等結構和部件組成。其中浮漂裝置作為跳汰洗選精度的重要信號裝置,檢測分選床層厚度和物料松散度,對精煤質量控制起關鍵作用。而原設計浮漂裝置的浮漂桿采用兩個相對的尼龍滾輪夾擠固定的開放式結構,使用過程中存在突出缺陷:尼龍滾輪耐磨性很差,滾輪中間僅靠一條螺栓固定,支撐力不夠,固定螺栓經常松動和變形,直接導致浮漂桿容易脫出,受水流沖擊導致浮漂桿經常傾斜偏移,不能垂直位移,直接影響了角度位移傳感器的檢測精度,導致了跳汰機的洗選精度大大降低,造成精煤質量的不穩定。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原有尼龍滾輪夾擠固定浮標桿的方式不能有效保證浮漂桿垂直位移,嚴重影響相應角度位移傳感器檢測精度的弊端,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新型跳汰機浮漂桿固定裝置,確保浮漂桿在跳汰洗煤作業中不受水流、煤流的沖擊干擾而能保證上下垂直運動,不發生傾斜偏移,準確檢測分選床層厚度和物料松散度。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直線軸承式跳汰機浮漂桿固定裝置,包括固定支撐板,所述固定支撐板豎直設置在跳汰機的配重支撐架的底部;所述固定支撐板上分布有若干個水平設置的軸承座;所述軸承座上均設置有直線滑動軸承,若干個所述直線滑動軸承的軸線豎直向下、且同軸;所述直線滑動軸承的前方(此處及權利要求書中提到的前方為直線滑動軸承前方順水流方向)設置有擋水板。為了保證直線滑動軸承不被水浸泡造成損壞。
進一步地,所述軸承座包括第一軸承座和第二軸承座,所述第一軸承座設置在所述配重支撐架下方200mm處,所述第二軸承座設置在所述配重支撐架下方400mm處。
進一步地,所述擋水板與所述第一軸承座和第二軸承座焊接連接,且所述擋水板臨近所述固定支撐板的一側與所述固定支撐板封閉焊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勢在于: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直線軸承式跳汰機浮漂桿固定裝置,確保了浮漂桿在洗選作業過程中的上下垂直運動,通過采用直線滑動軸承可以降低浮漂桿的摩擦系數,減小浮漂桿上下運動的阻力;同時將浮漂桿固定方式由開放式改為全封閉式固定,確保了浮漂桿的垂直運動,顯著提高了相應角度傳感器檢測精度;提高了跳汰機的洗選精度,保障了產品的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
聲明:
“直線軸承式跳汰機浮漂桿固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