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涉及焦耳爐的輔助加熱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用于焦耳爐的輔助加熱裝置。
背景技術:
2.焦耳爐是通過電極通電產生焦耳熱的熔爐,電極一般布置在焦耳爐下部兩側。在焦耳爐啟動時,布置在下部兩側的電極通電后溫度迅速上升,焦耳爐內上下部分產生較大溫差,且單靠電極加熱焦耳爐內需要很長的啟爐時間,這時就需要加入輔助加熱裝置,來對焦耳爐進行輔助加熱,減少加熱時間,通常采用管式輔助加熱裝置,同時管內設置的硅片?,F公開一種焦耳爐的輔助加熱裝置,能較好的減少啟爐時的溫差及縮短啟爐時間。
技術實現要素:
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焦耳爐的輔助加熱裝置。
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用于焦耳爐的輔助加熱裝置,所述裝置包括碳硅加熱組件,所述碳硅加熱組件包括主碳硅加熱組件和副碳硅加熱組件,其中副碳硅加熱組件布置于主碳硅加熱組件的側方位,所述主碳硅加熱組件和副碳硅加熱組件的加熱管體沒入焦耳爐內液面的深度不同,所述主碳硅加熱組件沒入焦耳爐內液面的深度大于副碳硅加熱組件沒入焦耳爐內液面的深度,對爐體的加熱,加熱源分散加熱效果更好些,也防止熱源集中爐體皸裂,而碳硅加熱組件插入不同的深度可以加熱不同的位置,在啟爐時,由于玻璃物料是分批加入再進行熔融的,所以需要在低液位深度插入碳硅加熱組件。
5.作為優選的,所述副碳硅加熱組件兩支為一組,并且分別布置于主碳硅加熱組件的兩側,所述副碳硅加熱組件以主碳硅加熱組件中心對稱布置,便于兩側加熱,所述副碳硅加熱組件的組數不小于2。
6.作為優選的,以主碳硅加熱組件為中心,依次布置的各組副碳硅加熱組件沒入焦耳爐內液面的深度逐次降低,使得兩側更好的均勻受熱。
7.進一步的,所述碳硅加熱組件包括碳硅加熱棒和不銹鋼套管,所述不銹鋼套管套接在碳硅加熱棒上,并且插入高液位深度至少50mm,不銹鋼套管用于保護碳硅加熱棒。
8.作為優選的,所述不銹鋼套管內部設置有熱電偶,熱電偶與碳硅加熱棒電連接,不銹鋼套管同時保護熱電偶,熱電偶用于測量和控制碳硅加熱棒的溫度。
9.進一步的,所述碳硅加熱組件頂部設置有吊耳,吊耳是安裝在設備或其他吊物之上用于提升的吊點結構。
10.進一步的,所述碳硅加熱組件設置有固定裝置,固定裝置用于固定碳硅加熱組件的位置。
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實用新型通過
聲明:
“用于焦耳爐的輔助加熱裝置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