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
1.礦山生態修復用蓄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1)、蓄水箱(2)、第一連接管(3)、支撐柱(4)、蓄水槽(5)、防護組件(7)、水泵(8)、收納盒(9)、繞線柱(10)、把手(11)、第二連接管(12)和噴頭(13);
蓄水池(1)設置在地面下方;蓄水箱(2)設置在地面上,蓄水箱(2)上端開口;第一連接管(3)的兩端分別與蓄水箱(2)底部和蓄水池(1)連通;支撐柱(4)設置在蓄水箱(2)底部內壁上;蓄水槽(5)設置在支撐柱(4)上端,蓄水槽(5)為盆狀結構;防護組件(7)設置在蓄水箱(2)上,防護組件(7)位于蓄水槽(5)上方,防護組件(7)包括直筒部(701)、斜板部(702)和防護板部(703),防護組件(7)上設置有漏水孔(704),直筒部(701)設置在蓄水箱(2)上,斜板部(702)為環狀結構,斜板部(702)設置在直筒部(701)內壁上,斜板部(702)遠離直筒部(701)內壁的一端位于其靠近直筒部(701)內壁的一端下方,防護板部(703)設置在斜板部(702)內壁上,漏水孔(704)設置有多個,多個漏水孔(704)均勻設置在防護板部(703)上,漏水孔(704)貫穿防護板部(703);
水泵(8)設置在蓄水池(1)底部內壁上;收納盒(9)設置在地面上;繞線柱(10)轉動設置在收納盒(9)縱向兩側內壁上;把手(11)設置在繞線柱(10)轉軸上,把手(11)位于收納盒(9)外側;第二連接管(12)設置在水泵(8)上,第二連接管(12)遠離水泵(8)的一端貫穿蓄水池(1)上表面和收納盒(9)一側繞在繞線柱(10)上,并從收納盒(9)另一側穿出,噴頭(13)設置在第二連接管(12)遠離水泵(8)的一端,噴頭(13)與第二連接管(12)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山生態修復用蓄水裝置,其特征在于,蓄水池(1)為方形池狀結構或圓形池狀結構或六邊形池狀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山生態修復用蓄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撐柱(4)為方形柱狀結構或圓形柱狀結構或空心管狀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山生態修復用蓄水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過濾板(6),過濾板(6)設置在蓄水箱(2)內壁上,過濾板(6)位于蓄水槽(5)下方。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
聲明:
“礦山生態修復用蓄水裝置”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