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我國的敞開式環形陽極焙燒爐技術是在消化80年代初引進的日輕焙燒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三十年來,由于各種原因,國內各生產企業及科研設計單位僅在燃料選取、火道隔板、耐火材料、陽極裝爐層數等方面作了少量改進,但總的來說進步不大,基本上仍停留在日輕焙燒爐的技術水平上[1]。經過多年的實踐運用,該技術雖然可以運用于預焙陽極生產,但還存在著能耗高、污染大、自動化水平低、勞動生產率低等缺點。
2 敞開式焙燒爐節能技術研究
河南中孚炭素有限公司陽極焙燒采用36室敞開式焙燒爐[2],每個爐室有9條火道8個料箱,每個料箱分3層裝塊,可裝21塊預焙陽極(1620×705×553mm),爐子分兩個火焰系統,每個火焰系統為18個爐室運轉(其中3個預熱爐室、3個加熱爐室、7個冷卻爐室和5個裝出爐工作爐室),用重油作燃料,火焰移動周期可調整,投產時使用的是30小時,爐子的主要控制參數是焙燒爐1P火道負壓和1P、4P、5P、6P火道煙氣溫度及焙燒最高溫度控制在1150℃,排煙溫度控制在250℃以下。該焙燒爐自2004年4月點火生產以來,已穩定運行11年,各項技術指標、焙燒陽極質量已超過設計水平,能耗在國內同類爐型中是最低的(51Kg/t-C),這主要基于對焙燒爐熱平衡的精確分析(表1 熱平衡表),以及在節能降耗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細致的研究。
表1 熱平衡表
圖1是焙燒爐一個火焰系統的配置圖。加熱爐室被分為四個連續的控制區域,形成陽極焙燒火道整體調節方式:1區由調節負壓進行操作;2區由調節負壓和調節揮發分燃燒位置進行操作,此期間主要完成揮發分的燃燒;3區由調節負壓和調節燃油量進行操作;4區由調節燃油量進行操作。1、2兩區陽極被熱氣流的熱交換加熱,氣流在這個區域的加熱靠機電一體化排煙架和分散式控制系統來完成。3、4兩區通過燃燒器噴出燃油來加熱,氣流的溫度曲線由分散式控制系統監控。
區域2被認為是對陽極最終質量和能耗有重要影響的區域,瀝青揮發份排出的陽極溫度范圍在200~600℃,瀝青揮發份的燃燒是一項重要的熱能來源,將其充分利用可提供爐體約一半的總能量輸入,為使瀝青揮發份充分燃燒,需提供適當高的煙氣溫度,然而假設瀝青揮發份的燃燒不受控制,就有可能產生無法承受的陽極升溫梯度,瀝青
聲明:
“敞開式環形陽極焙燒爐節能技術研究”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