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選礦及冶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處理高碳酸鹽氧化銅礦的浮選-酸浸方法。
背景技術:
:非洲剛果(金)銅礦資源較為豐富,且多為氧化銅礦,按脈石類型劃分為硅酸鹽型氧化銅礦和碳酸鹽型氧化銅礦。當地企業處理氧化銅礦的方法有浮選法和濕法冶煉法。浮選法生產成本降低,處理的原礦品位通常高于1%,出產銅品位15%至25%的銅精礦,但回收率普遍較低,僅有50%至70%左右,而在銷售銅精礦時,銅金屬的計價系數會降低,影響經濟效益。濕法冶煉采用硫酸對硅酸鹽型氧化銅礦進行直接浸出,處理的原礦品位通常高于2.5%,回收率可達到90%左右,得到的硫酸銅溶液采用萃取-電積的方法生產高純度陰極銅板,平均噸銅酸耗在1至3噸之間。而銅板在銷售時不受計價系數影響,且方便運輸,經濟效益較好。但本方法僅適用于耗酸脈石較少的硅酸鹽型氧化銅礦。采用硫酸浸出碳酸鹽脈石含量較高的氧化銅礦時,浸出率通常也能夠達到90%以上,但銅酸耗則高達10至25噸,而剛果(金)本地硫酸成本在每噸200美元左右,這使得直接浸出高碳酸鹽氧化銅礦的成本較高,原礦銅品位需達到5%左右才可能有經濟效益?;谝陨显?,銅品位較低且碳酸鹽含量較高的氧化銅礦都未能進行有效開發。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在保證總銅回收率的同時,降低浸出剛果(金)某一高碳酸鹽氧化銅礦時的浸出酸耗。本發明針對剛果(金)某一高碳酸鹽氧化銅礦在處理時產生的單一浮選回收率較低,而單一濕法浸出酸耗過高的難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處理高碳酸鹽氧化銅礦的浮選-酸浸方法,將礦石磨至一定細度后,使用組合捕收劑進行硫化浮選,拋除耗酸碳酸鹽脈石,得到的粗精礦在特定條件下進行浸出,得到硫酸銅溶液,具體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使用球磨機將礦石磨至0.075mm含量占80%±2.5%,將礦漿濃度調節至質量百分數30-35%;步驟二、在浮選機中采用硫氫化鈉對該礦漿進行硫化,硫化時間為1-2分鐘,加入乙硫氨脂,苯甲基羥肟酸鈉,戊基黃原酸鉀按1:1:4的質量比例組成的組合捕收劑,攪拌1-2分鐘,加入起泡劑2#油攪拌0.5-1分鐘后進行開路浮選,共進行4次開路浮選,總浮選時間24-28min;步驟三、對開路浮選得到的四個粗精礦分別過濾烘干后進行化學分析,計算銅金屬及碳酸鹽脈石在粗精礦中的質量分數,根據計算結果按質量比進行混合;步驟四、將混合精礦加入到攪拌槽中與水混合制備成為液固質量比3:1的
聲明:
“處理高碳酸鹽氧化銅礦的浮選酸浸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