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涉及鋰礦選冶綜合利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從低品位黏土型鋰礦中提取鋰、鋁、硫、硅元素的方法。
背景技術:
2.貴州六盤水郎岱地區沉積型鋰礦資源富集,產于二疊系龍吟組,目前區內已發現多處鋰礦點,平均li2o品位0.51wt%;礦體厚度0.49-7.77m,平均2.96m;初步估計鋰礦金屬量12萬噸,達中型礦床規模。該沉積型鋰礦組成以黏土礦物為主,主要礦物為地開石、伊利石、鋰綠泥石、石英、方解石和黃鐵礦等礦物,另外還含有大量有機質。鋰綠泥石是郎岱平橋地區黏土型鋰礦中鋰元素的主要載體礦物。通過回收鋰綠泥石可以有效地回收礦石中的鋰元素,但由于鋰綠泥石粒度微細,難以采用傳統的選礦方法實現鋰的富集回收,因此只能采用冶金方法富集回收該黏土型鋰礦中的鋰元素,但應特別注意礦石中硫元素和有機質在冶金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惠博,龔大興,陳偉.貴州六枝地區沉積型鋰礦中鋰的賦存狀態研究[j].有色金屬(選礦部分),2021,47(11):1-4)。因此,采用選礦-冶金聯合工藝有望從該黏土型鋰礦中綜合回收鋰、鋁、硫和硅等元素,實現該低品位鋰資源的綜合利用。
[0003]
目前從該黏土型鋰礦中綜合回收鋰、鋁、硫和硅等元素的方法未見報導。盡管從低品位含鋰黏土礦中提取鋰和鋁元素的方法有少量文獻、專利報道。
[0004]
例如:高志等開發了一種低品位含鋰黏土礦提鋰方法的工藝,公開號為cn103849761a的中國專利是針對豫北地區低品位含鋰黏土礦,利用硫酸鹽、氟鹽與原礦混合在800℃下進行改性焙燒,然后對改性焙燒后的原料進行造粒堆浸的工藝,鋰的浸出率達到了91%。該工藝通過在原礦中添加大量焙燒助劑的方法進行高溫焙燒,對設備和成本的要求都較高。胡安國等開發了一種鋁鈉復合型鋰鹽的制備工藝,公開號為cn1162021a的專利方法是針對河南發現的鋰綠泥石礦,利用焙燒對原礦進行改性,然后通過鹽酸將改性渣中鋰和鋁提取到母液中,通過濃縮結晶提取出alcl3,并通過添加nacl、hf等藥劑將剩余母液制備成鋁鈉復合型鋰鹽。該方法無法制備出新能源產業急需的鋰鹽產品,同時會產生大量的尾渣,造成寶貴的鋰資源浪費。
[0005]
另外,徐璐等開發了一種選擇性浸出低品位沉積型鋰礦的方法,公開號為cn110042262a的中國專利是針對貴州沉積型鋰礦中鋰元素提取的冶金工藝,通過選擇性浸出獲得了鋰浸出液和浸出
聲明:
“從低品位黏土型鋰礦中提取鋰、鋁、硫、硅元素的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