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涉及壩體防滲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中線式尾礦筑壩壩體防滲方法及中線式尾礦壩。
背景技術:
尾礦是選礦中分選作業的產物中有用目標組分含量較低而無法用于生產的部分,目前尾礦最為常見的處置方式是陸地堆存,根據筑壩方法不同,基本分為上游式尾礦筑壩法、下游式尾礦筑壩法、中線式尾礦筑壩法及其它材料一次性筑壩法。
中線式尾礦筑壩法的尾礦壩壩體由旋流分級粗尾砂堆筑而成,具有浸潤線埋深低、壩坡抗剪強度高、抗震能力強等優點。粗尾砂滲透性強,導致壩體下游滲水量大,滲水最終經泵送至選礦廠或尾礦庫,滲水處理投資較高,且尾礦庫閉庫后仍需長期處理。
因此,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還存在有待改進之處。
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術部分公開的信息僅用于加強對本公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構成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現有技術的信息。
技術實現要素:
本公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線式尾礦筑壩壩體防滲方法及中線式尾礦壩,進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關技術的限制和缺陷而導致的尾礦滲水的問題。
本公開的其他特性和優點將通過下面的詳細描述變得清晰,或者部分地通過本公開的實踐而習得。
根據本公開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中線式尾礦壩,包括:
初期心墻土石壩;
堆筑在所述初期心墻土石壩之上的壩體子壩;以及
鋪設在所述壩體子壩中部的膨潤土防水毯。
在本公開的一種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膨潤土防水毯包括第一部分膨潤土防水毯、第二部分膨潤土防水毯和第三部分膨潤土防水毯;
所述第一部分膨潤土防水毯鋪設在所述錨固溝以及所述初期心墻土石壩的壩頂上游側的第一預設區域內,所述第一部分膨潤土防水毯與所述初期心墻土石壩的壩頂相連;所述第二部分膨潤土防水毯鋪設在部分壩頂子壩的內坡,所述第二部分膨潤土防水毯與所述第一部分膨潤土防水毯相連,其中所述部分壩頂子壩堆筑在所述初期心墻土石壩的壩頂,且覆蓋在所述第一部分膨潤土防水毯上;所述第三部分膨潤土防水毯鋪設在剩余壩頂子壩上距所述壩體子壩的壩頂第二預設距離內,所述第三部分膨潤土防水毯與所述第二部分膨潤土防水毯相連,其中剩余壩頂子壩覆蓋在所述第二部分膨潤土防水毯上,且所述部分壩頂子壩和所述剩余壩頂子壩構成所述壩體子壩。
在本公開的一種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第三部分膨潤土防水毯上還覆蓋有尾砂。
在本公開的一種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錨固溝的寬*深為1m*1m。
在本公
聲明:
“中線式尾礦筑壩壩體防滲方法及中線式尾礦壩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