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屬于生態修復評定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礦山生態修復評價方法。
背景技術:
2.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日趨重視,礦山修復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益受到重視,并持續開展。但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針對礦山的礦山生態修復評價方法,導致礦山生態修復后的效果難以評估評價,從而導致無法有效的對礦山生態修復工作進行評價指導及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目前以單項效果或單項評分累加或加權累加的方式方法對礦山生態修復進行評價,但此類方法對于因條件限制而無法獲取某些項單項指標的礦山生態修復情況無法進行評價;同時,此類方法的生態修復綜合評價依賴于綜合總分,只要提高單項指標評分即可以提高綜合總分,從而可提高礦山生態修復評價等級,無法要求評分較差即效果較差的單項指標必須做出有針對性的改進。因此現有的礦山生態修復評價方法,不僅使用情況和使用范圍受限,且對于生態修復改進工作指導作用有限。
技術實現要素:
3.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解決了對于因條件限制而無法獲取某些項單項指標的礦山生態修復情況無法進行評價的問題,礦山及其區塊的生態修復綜合效果的改進提高必須依靠對狀態或效果不佳的單項指標進行提升改進來實現,從而對礦山生態修復后續改進工作更具有針對性與指導性,為此,本發明提出一種礦山生態修復評價方法。
4.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礦山生態修復評價方法,包括:礦山生態子系統、礦山環境子系統、人為改造子系統,所述礦山生態子系統包括:土地損毀、水域面積、植被覆蓋、生物豐度四項評價指標,所述礦山環境子系統包括:大氣環境、地表水環境、地下水環境、土壤環境四項評價指標,所述人為改造子系統包括:土地治理、水體治理、空區修復、固廢處理四項評價指標。
5.優選的,所述礦山生態子系統包括以下步驟:
6.s1、土地損毀=損毀土地占地面積/礦山總占地面積×100%,所述損毀土地占地面積包括:挖損土地、壓占土地、污染土地、水毀土地、地質災害破壞土地;
7.s2、水域面積=生態修復后的水體面積/生態修復前的水體面積×100%,所述水體面積包括:自然水體面積和人工水體面積,所述自然水體面積包括:河流、湖泊、堰塘、沼澤,所述人工水體面積包括:溝渠、水庫、人工堰塘、人工湖;
8.s3、植被覆蓋
9.ndvis為完全無植被覆蓋像元的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值,ndviv為純植
聲明:
“礦山生態修復評價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