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是在火法冶金的銅生產領域,涉及將含銅材料例如冰銅或白合金(whitemetal)吹煉成粗銅的方法。
背景技術:
:用于火法冶金銅生產的通常方法是基于焙燒,在爐中熔煉,并吹煉,用于生產粗銅。這些步驟可繼之以將粗銅進一步精煉成陰極銅。進行焙燒以減少礦石和/或精礦中的雜質,包括硫、銻、砷和鉛。焙燒的產物(煅燒礦)用作熔煉爐的干燥和加熱的裝料。經焙燒的精礦的熔煉產生冰銅,硫化銅(Cu2S)、硫化鐵(FeS)和一些重金屬的熔融混合物。最后,冰銅的吹煉產生了高品位的“粗”銅,具有97.5-99.5%的銅。將來自熔煉爐的冰銅裝料到吹煉爐,其中在空氣的存在下將熔融的材料氧化以除去鐵和硫雜質如吹煉爐爐渣和氣態二氧化硫,并形成粗銅。通常,加入助熔劑并吹入空氣通過熔融混合物以除去殘余硫。通常,然后在陽極爐中火法精制粗銅,鑄造成“陽極”,并傳送到電解精煉廠用于進一步除去雜質。對于吹煉,皮爾斯-史密斯(Pierce-Smith)和Hoboken吹煉爐是最常用的方法。皮爾斯-史密斯吹煉爐是襯有耐火材料的柱形的鋼殼,其安裝耳軸上任一端,并繞著用于裝料和澆注的主軸旋轉。在吹煉爐中心的開口作為嘴部發揮功能,通過該嘴部裝料熔融冰銅,硅質助熔劑和廢銅并排出氣態產物。吹入空氣或富氧空氣通過熔融冰銅。將硫化鐵進行氧化以形成鐵氧化物(FeOx)和SO2。繼續吹入和扒渣,直到在吹煉爐的底部積聚足量的相對純的Cu2S(稱為“白合金”)。最后的鼓風(“最后吹入”)將硫化銅氧化成SO2和粗銅的形式,其含有98-99%的銅。從吹煉爐移除粗銅用于后續精制。將整個操作過程中產生的SO2排放到污染控制裝置。在三菱工藝中,助熔劑通常是石灰石(CaCO3),導致含有CaO的爐渣。爐渣還通常包含12至18%的銅,主要是Cu2O形式,可以將其循環到熔煉爐中以優化銅產量。閃速爐熔煉將焙燒和熔煉的操作結合起來,以從精礦和助熔劑生產高品位銅冰銅。在閃速熔煉中,將干燥的精礦和細研磨的助熔劑與氧、預熱空氣或兩者的混合物一起注入到保持在約1000℃的爐中。也有一些取代焙燒、熔煉和吹煉的工藝,如Noranda和三菱。對于Noranda工藝反應器,相比于反射爐和電爐,閃速爐使用從它們的硫化物裝料的部分氧化所產生的熱量以提供大部分或全部的所需熱量。在熔煉和/或吹煉步驟中使用的助熔劑使吹煉爐爐渣更呈液態,因此允許較低的可能操作溫度,但是它的使
聲明:
“吹煉含銅材料的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