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公開涉及充填采礦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礦山井下的充填擋墻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2.隨著充填采礦法在金屬礦山的推廣應用,與之相關的充填采礦理論及技術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其中充填擋墻的設計與施工是整個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充填采場的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眾多研究結果表明,充填擋墻的設計不僅要在強度上承受來自充填料漿的作用力,而且要在結構上滿足抵抗礦區爆破震動和充填料漿泌水的要求。其強度和結構與礦山充填工藝密切相關,直接影響著充填質量、生產能力和成本效益。
3.目前,在各大礦山使用的擋墻類型主要有木擋墻、新型輕質材料擋墻、空心磚擋墻、紅磚擋墻、混凝土擋墻、塊石擋墻等設計結構單一的擋墻。其中空心磚擋墻、紅磚擋墻、混凝土擋墻、塊石擋墻統稱為重力式擋墻,此類擋墻承受強度大、施工方便,是目前礦山井下充填采場常用的施工方式。然而其安全性卻存在不足,主要是由于擋墻抗彎能力差,容易產生局部位移變形而導致墻體傾倒或跑漿,甚至造成人身傷亡。有些礦山為了彌補安全性的不足,設置加厚擋墻,不但影響濾水效果,而且浪費人力物力,影響生產進度,大大增加了擋墻的施工成本。木擋墻、新型輕質材料擋墻均屬于輕型擋墻,此類擋墻主要應用于小型采場即充填料漿壓力較小的區域,其工序簡單,作業安全,能大大降低勞動強度,成本低,循環時間短。但是,其應用范圍受限,不能在大規模井下采礦的充填采場中應用。
4.因此,從安全性、經濟性、便捷性等方面考慮,金屬礦山井下充填擋墻的設計與施工仍需要進一步的優化與研究。
技術實現要素:
5.有鑒于此,本公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用于礦山井下的充填擋墻及其施工方法。
6.基于上述目的,本公開提供了一種用于礦山井下的充填擋墻,包括磚墻、承載槽鋼和連接桿,所述磚墻一側面對采空區,所述承載槽鋼設置于所述磚墻遠離所述采空區的一側;所述連接桿的一端與圍巖連接,所述連接桿的另一端與所述承載槽鋼連接。
7.進一步的,所述承載槽鋼包括交叉排布的橫向槽鋼和豎向槽鋼。
8.進一步的,所述橫向槽鋼和所述豎向槽鋼橫縱交錯布置的中心距離為0.5?0.8m。
9.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桿為螺紋鋼制成的錨桿,所述錨桿一端與所述圍巖錨固,另一端與所述承載槽鋼焊接。
10.進一步的,所述錨桿的錨固深度為0.4~0.5m,錨固劑為水泥砂漿。
11.進一步的,所述充填擋墻包括平鋪于所述磚墻靠近所
聲明:
“用于礦山井下的充填擋墻及其施工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