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
1.一種金屬礦山井下超前探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采用瞬變電磁法預判水源的范圍及其相對位置,使用瞬變電磁法對有疑區域進行大范圍的水文地質探測,對準備掘進位置迎頭布設“井”字形電極陣列,物探測點間距為30~50cm,利用瞬變電磁信號分析地下的電性變化,判斷含水層的位置及范圍、含水層巖石的破碎程度數據;
S2:采用鉆探法對預判水源的范圍及其相對位置進行驗證,對于瞬變電磁法檢測的異常區域,在物探階段發現有異常破碎帶或潛在突水風險的區域,進行長距離鉆探驗證,得出水源的水壓、水量、滲透性詳細數據;
S3:采用短探驗證,根據驗證的結果,當水量增大時,通過短探獲取前方地下水層的初步分布情況,并根據水位、流量數據判斷是否存在突水隱患;
S4:將步驟S1,步驟S2,步驟S3獲得的數據金屬分析與綜合評估,步驟S1中的數據包括水源分布以及潛在的水層、破碎帶、斷層信息;步驟S2中的數據包括井下的詳細水壓、流量和水源類型數據,并提供地層、巖性數據;步驟S3中數據包括采掘面前方地下水層的初步分布,水位、流量;
S5:綜合步驟S4中的水文信息數據構建水源分布模型,并評估超前區域的水文地質風險。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金屬礦山井下超前探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2中,鉆孔的布置堅持有疑必探,其深度和位置根據物探的初步結果確定,若鉆探驗證后發現有水,則通過鉆探獲取更為詳細的水源的水壓、水量、滲透性水文信息,根據鉆探得到的水文信息來擬定下一步施工方案,是否需要鉆泄水孔、導孔、注漿孔將地下水排出后再進行施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金屬礦山井下超前探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3中,使用鑿巖臺車對工作面進行打眼,迎頭短探鉆眼的布置呈“梅花狀”,部分探眼利用井巷爆破施工的爆破孔,成后觀察工作面是否有水流出,若有水流出,測量并記錄水位、流量數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金屬礦山井下超前探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3中,通過設置多個短探孔對礦井前方的水文條件進行初步評估,短探孔的深度為3m-5m,通過短探獲取前方地下水層的初步分布情況,并根據測量的水位、流量數據判斷是否存在突水隱患。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金屬礦
聲明:
“金屬礦山井下超前探水的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