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涉及有色金屬冶金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銅精煉澆鑄模子。
背景技術:
2.粗銅火法精煉是為了除去一部分雜質,目的是為電解精煉提供合乎要求的陽極銅,并澆鑄成表面平整、厚度均勻、致密的陽極板,以保證電解銅的質量和降低電解精煉的成本。
3.粗銅火法精煉主要包括氧化和還原兩個過程。氧化階段是在高溫下,將氧化劑送入熔融粗銅中,熔體中的cu首先氧化成cu2o,cu2o再與其它金屬雜質元素作用使其氧化,生成的金屬氧化物在銅水中溶解度很小,且比重較輕,可以迅速浮出液面形成爐渣并排出。氧化完成后,銅液中含有0.5-1.5%的氧,在凝固時會以cu2o形態析出,分布于cu的晶界上,給電解精煉造成危害,需進行還原脫氧。還原階段是在高溫下,將還原劑送入銅液中,還原劑與熔體中的cu2o反應脫氧,當銅液中含氧降至0.1-0.2%后,即可進行澆鑄。
4.目前,還原后的銅液往往需要送至鑄模區緩冷后返回銅礦吹煉系統,最后在圓盤澆鑄機的澆鑄模子內澆鑄,得到陽極板。然而,現有澆鑄模子雖然具有較好的開裂防護效果,但是散熱性較差。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銅精煉澆鑄模子。
技術實現要素:
5.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銅精煉澆鑄模子,其解決了現有澆鑄模子散熱性較差的問題。
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7.一種銅精煉澆鑄模子,包括模體,所述模體表面開設有用于銅液澆鑄的型腔,所述型腔內底部開設有起模頂出孔,所述模體兩側均設置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上連接有出水管。
8.進一步優選為:所述模體兩側均固定有側板,所述蓄水槽由所述側板和所述模體圍合形成,所述側板頂面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模體頂面的水平高度,所述出水管連接在所述側板上。
9.進一步優選為:所述起模頂出孔位于所述型腔的一側,所述模體外側設置有散熱翅片,所述散熱翅片設置在所述型腔相對于所述起模頂出孔另一側的外部。
10.進一步優選為:所述散熱翅片設置多個,多個所述散熱翅片等間距設置在所述模體外側。
11.進一步優選為:所述散熱翅片為傾斜設置。
12.進一步優選為:所述模體底部固定有輔助散熱板,所述起模頂出孔穿過所述輔助散熱板。
13.進一步優選為:所述輔助散熱板設置有多個,多個所述輔助散熱板沿兩個所述蓄
水槽的指向方向等間距設置在所述模體底部。
14.綜上所述,
聲明:
“銅精煉澆鑄模子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